衛鞅正容道:“實言相告,鞅也曾想過請內史直接引見於國君。然則今日招賢館所見所聞,領略了秦公之氣度胸襟,此念頓消。秦公思慮深遠,透徹堅實,不為士人浮躁虛榮所動,提出的試賢奇策,令人心折。求賢令出自此公,絕非虛妄之筆。鞅雖學有所長,然對秦國民治尚無深徹了解,若依秦公之法,訪秦三月而後對策,自顯各人才具之高下。如此大道,鞅若刻意回避,豈是名士本色?”

“如此說來,鞅兄準備訪秦了?”景監終是有些困惑。

衛鞅點點頭,“我自己原本也有此意,恰遇秦公如此明斷,豈能錯失良機?”

“鞅兄以為深入山野,乃士人之良機?”

衛鞅看著景監驚訝的神色,不禁哈哈大笑,“難道內史以為是壞事麼?”

景監不禁大為感慨,歎息一聲道:“我是說,招賢館士子們卻無人做如此想啊。他們大都以為多此一舉,甚至認為是折磨賢士。秦公苦心,惟君一人體察也,豈非是知音難求?神交難遇?”

此時,小令狐用一個大木盤上來了酒菜。卻是一陶盆蔓箐燉羊肉,一盤鮮韭,一盤青蘿卜,一盤野苦菜。小令狐擺好酒菜笑道:“請先生慢用。”便笑著走了出去。衛鞅笑道:“小女年幼聰慧,真乃罕見。”景監苦笑,“亡友孤女,我疏於督導,不知禮數,鞅兄鑒諒。”衛鞅大笑,“本色本性為天質,何苦拘泥禮數?我看啊,此女將成內史絕佳助手。”景監略顯窘迫的笑道:“鞅兄笑談。此事一言難盡,容後細說。來,我們幹一杯!”

第六章 衛鞅入秦秦孝公奇策試真才(4)

衛鞅舉杯飲盡,便去夾那苦菜。景監笑著阻止,“鞅兄啊,那是野苦菜,你吃不下的。來,燉羊肉。”衛鞅笑道:“我已經嚐過一次,苦中自有後味無窮。”說著便吃下一筷,又大飲一杯,慨然笑道:“吾愛秦國,惟有兩宗耳。”景監笑問:“哪兩宗?”衛鞅笑答:“苦菜烈酒,盡皆本色。”景監大笑,舉杯一飲,“秦國別無所有,惟此兩樣,取之不盡。”衛鞅笑道:“惟其如此,衛鞅可為秦人,是麼?”景監慨然高聲,“然!為鞅兄之苦菜烈酒,幹!”兩人大笑碰杯,一飲而盡。

衛鞅連飲,滿麵紅光,“鞅有一請,內史助我。”

“鞅兄請講,景監當全力相助。《免費txt下載》”

“三月之內,不要對秦公言及衛鞅。”

景監驚訝,“卻是為何?”

“三月後,秦公若對衛鞅不滿,尚請內史保我與秦公連見三次,可否?”

景監更是困惑莫名:“鞅兄何出此言?以鞅兄大才,秦公何以不滿?一次便可任職,此後同殿為臣,何故三次?”

衛鞅微笑搖頭,“君若信鞅,便當為之,君若不信,亦可不為。個中因由,日後自當詳告,此時卻不便說明。此乃衛鞅拜會內史之故也。”

景監沉吟有頃道:“好!景監當勉力為君斡旋。”

衛鞅起身,鄭重一躬,“君子重然“好!”衛鞅朗聲大笑,“衛鞅若負苦菜烈酒,無顏見君。幹!”

兩人不約而同的伸手相握,舉杯相碰,慨然飲盡。

第二天清晨卯時,衛鞅來到招賢館。士子們還在各自的小屋裏收拾衣物零碎,有富裕者來時還帶有隨身貴重之物,吵吵嚷嚷的要求招賢館掌事找地方保管,也有人站在院中商議該到哪裏去?有人說:“我看隻到縣府走走就行了,難道真到窮鄉僻壤不成?”有人立即應和,“對,反正秦公說是隨意走訪不做定規嘛。”又有人道:“沒有車馬,僅這翻山越嶺就累死人,能到縣府就謝天謝地了。”更有一個士子揚著手中短劍道:“荒山野嶺,遇到刺客盜賊如何辦?治民在官嘛,看民有何用?”吵吵嚷嚷,竟是莫衷一是。發放錢物的書吏案幾前還是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開始。

衛鞅向院中掃了一眼,徑直走到書吏案前遞過刻名木牌。書吏恭敬熱情的笑道:“先生稍等。”便翻開花名簡冊瀏覽,竟是沒有找到衛鞅的名字,正在詫異間,景監來到案前吩咐,“這位先生昨夜剛到,尚未住進招賢館,給先生辦理吧。”書吏點頭答應,便給衛鞅發放了一應物事。那是四樣東西:一張手掌大的通行令牌,裝在一隻皮袋裏的一千枚秦國鐵錢,一雙結實的皮靴,一支騎士用的短劍。衛鞅久有孤身遊曆的經驗,早已是一身布衣,利落的收拾好東西,當場換上皮靴,便走出了招賢館。景監默默望著他的背影,久久佇立在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