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1 / 2)

相比之下,孫臏卻是望族出身,七代之前的祖先便是赫赫有名的孫武。那孫氏祖居齊國東阿,後又遷徙甄城,本是薑氏老齊國的書吏世家。傳到孫武,卻是酷愛兵事,便利用書吏整理典籍的方便,將當時視為聖典的《太公六韜》與《司馬穰苴兵法》抄回苦讀。那《太公六韜》乃周武王開國統帥、齊國始封國君薑尚所撰,可謂當時最為古老的兵學聖典。那《司馬穰苴兵法》則是齊景公時代的名將田穰苴所撰,因田穰苴官居司馬,所以人稱司馬穰苴。這是距離當時最近的一部兵法。孫武精研完兩部兵法,便請辭書吏之職,到齊國的上將軍府做了一名小司馬。軍旅磨練了整整六年,見識大長,也領兵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可就是因為出身低微而不能晉升。一氣之下,孫武便逃軍隱居八年,自己寫了《兵法十三篇》。一經示人,竟是傳抄天下,聲名鵲起。但是,孫武總感到自己沒有統率大軍的實戰功績,對於一個兵家之士,總覺得大是憾事。為了一酬宿願,便決然南下,到了吳國。

當時的吳王正是剛剛殺死吳王僚,而奪取王位的公子光,時人稱為吳王闔閭。這闔閭雄心勃勃,用人不拘一格,全無貴族門第惡習。先是用著名刺客專諸殺了吳王僚,後又重用了逃離楚國的“叛臣”伍子胥為上將軍,聞聽孫武來齊,便欣然接見。闔閭申明,“先生的《十三篇》我已經讀過了,隻是不知道先生勒兵如何?”

勒兵,就是訓練軍隊。大凡真正的名將,第一本領就是能夠練出一支精兵,而後才是戰場本領;不能練兵的將領,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名將的。孫武自然知道這一點,那《司馬穰苴兵法》本來就是著重講訓練士卒的。可是自己的《十三篇》卻很少專門講訓練軍兵,倒不是孫武不重視訓練,而是認為訓練軍隊隻是為將的基礎,他的誌向卻是更為高遠的用兵智慧。大約闔閭看《十三篇》少談勒兵,便要試試孫武的勒兵之能。孫武自然爽快的答應了。

誰知闔閭卻給孫武出了個難題,要他當場訓練女人,而且是宮女嬪妃!

當一百八十名宮女嬪妃喜笑顏開的站在孫武麵前時,坐在高台上的闔閭君臣都笑了起來。作為吳王的闔閭,明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隻是想讓孫武知道,天下也有不能“勒”之人,不要太過自信而已。而孫武卻不這樣看,他認為隻要勒兵得法,人皆可兵!方才他就明確的回答了吳王闔閭,“可試以婦人。”實際上,誰也沒有相信他,包括那個大名赫赫的伍子胥。

孫武將一百八十名宮女分為兩隊,各令一名吳王寵姬為隊長,持戟站於隊首。而後孫武開始了最基本的勒兵交代,“你們知道前心、後背與左右手嗎?”一片鶯鶯燕語,“知道也。”孫武高聲道:“那好。我叫向前,你們都要盯住隊長的心!我叫向後,你們都要盯住前麵人的後背!向左,看左手!向右,看右手!明白了沒有?”又是一片一片鶯鶯燕語,“明白也。”於是孫武象在軍中一樣,兩邊設置了斧鉞儀仗與金鼓令旗,又反複將了幾遍口令,於是宣布掄響戰鼓,令旗一揮,高喊:“向右——!”宮女嬪妃們卻東倒西歪的笑成了一片,連高台上的闔閭君臣也大笑起來。

孫武高聲道:“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便停了下來,又再三講了幾遍口令。然後下令掄動大鼓,“向左——!”令旗劈便向左方。誰知宮女嬪妃們又是轟然大笑。孫武肅然正色,“申令既明而不執法,吏士之罪。隊長當斬!”便喝令兩邊斧鉞手綁起兩名吳王寵姬,推下斬首。吳王闔閭這一驚可是非同小可,急忙令內侍飛馬傳令,“本王已知將軍勒兵之能,請不要斬首兩位寵姬,本王離開她們,食不甘味啊!”誰知孫武卻正色拱手道:“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喝令立即斬首兩位寵姬。片刻之間,血淋淋的長發人頭捧來,全場都瞪圓了眼睛,宮女嬪妃們驚恐得竟是大氣也不敢出。孫武另換兩名年長宮女為隊長,大鼓再響,令旗一揮,竟是步伐整齊,中規中矩,毫無差錯,直看得全場鴉雀無聲!

孫武稟報吳王,“勒兵已成,我王請檢閱。但有軍令,這支女兵可赴水火而不避。”

闔閭哭笑不得,“罷了罷了,我如何能看?”

孫武淡然笑道:“聞吳王有大誌,原來卻是徒好虛言,不能用其實也。孫武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