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駟的手記竹簡分為三類,一類是所經郡縣的地形、人口、城堡、村莊的記載,一類是變法後民生民治狀況的變化,一類是自己的思考心得。秦孝公最感興趣的是嬴駟自己的心得手記,將那幾篇文章反複看了五六遍。其中有一篇的題目是《治秦三思》,秦孝公拿著它竟是手不釋卷的琢磨。已經是紅日臨窗了,黑伯進來收拾燭台,秦孝公方才放下竹簡想睡一會兒,但一閉上眼睛,眼前就浮現出破舊發黴的竹簡和那耐人尋味的篇章:
商君之後,治秦不易。法度已立,邦國富強,秦風大變,公戰大興。
然則國有三虛,不可不思。一曰法製根基未堅,二曰複辟根基未除,三
曰多有窮鄉僻壤,財貨實力不足以養戰。治秦之途,首在固法強本,次
在除惡務盡,三在墾發窮困以長財貨。有此三綱,秦國當立於不敗,可
放手與東方周旋。治國安邦,慎之慎之……
秦孝公感到了一絲寬慰,緊繃的心弦略微放鬆。作為國君,他隻有這一個兒子,而對這個唯一的兒子,他卻實在把握不準。在嬴駟獨自磨練的時期,他曾經閃現過一個念頭,趕快將玄奇找回來大婚,再生一個兒子繼承大業。可幾次到陳倉河穀,那個小莊園都塵封無人,派人打探,方知老墨子高年臥病,所有骨幹弟子都聚集在神農大山,整理老墨子的一生言行和未成形的論著。孝公對墨家很是了解,也知道老墨子行事神秘,統轄墨家的方法曆來是一人獨斷。在墨家這種行動性團體來說,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它確保了老墨子的絕對權威和墨家子弟在行動中的高度一致,這是其他任何學派都不能望其項背的。
但是,這也帶來了其他學派所沒有的許多麻煩。最大的麻煩,就是對老墨子身後地位權力的繼承。老墨子的四大弟子,個個都是文武全才,在天下有很大名聲的“高義飽學之士”,也都各有一批忠實的信徒。論資曆才智,當然是大弟子禽滑厘首當其衝。然則禽滑厘偏偏少了老墨子的胸懷境界和人格魅力,許多次大事都處置得議論紛紛。尤其是對秦國行動,查勘粗糙,判斷見識都不到位。秦孝公隻身闖墨家總院時,老墨子隻得親自出麵才使墨家在對待“暴政”上有了一個大的轉折。如此一來,非但禽滑厘威望下降,更重要的是,墨家內部也更加分化,老墨子可謂難矣!
由於玄奇在對秦國事務中坦然誠實,且表現出卓越的見識與膽略,不但是老墨子倍加鍾愛,許多墨家弟子也衷心敬佩,隱隱然又形成了一個“第五力量”。縱然玄奇灑脫散淡對權力毫無興趣,然則從小就以墨家為家園,身處其中,植根其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關乎到追隨者的利害得失,遇到分歧不可能不說話,想擺脫也擺脫不了。老墨子年高臥病,竟出人意料的指定玄奇主持編撰《墨子》大書,使玄奇驟然間成為墨家矛盾衝突的交彙點。玄奇既不能拒絕終生敬佩的老師的重托,又對內部錯綜紛紜的微妙衝突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平衡撫慰。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能讓玄奇從墨家脫身麼?縱然是兩情深長,又如何驟然脫得千絲萬縷的“業絆”?秦孝公身為一國之君,最能體味這種身不由己的牽絆,也深深理解玄奇此時的困境,長籲一聲,隻好將大婚的願望暫時擱置了。幾次突然發病,孝公雖然表麵輕鬆無事,實際已經有所警覺,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可能已經沒有機會大婚生育了”!有此警覺,他甚至想過在嬴氏宗族中另外挑選一個有為青年做太子,也閃過念頭,抱養瑩玉和商鞅的兒子……念頭歸念頭,秦孝公秉性堅忍不拔,在沒有清楚嬴駟的魚龍變化之前,他的任何念頭都隻是永遠的埋藏在心底。
自從商鞅提及,接回嬴駟之後,秦孝公也沒有急於對兒子進行終日教誨,而依然和他不疏不密,讓他自然的熟悉離開太久的宮廷,漸漸彌補這長期隔離造成的陌生。更重要的是秦孝公明白,一個人已經長到了三十一歲,能否擔當大任,絕不是終日教誨所能解決的。將近二十年的磨練,如果嬴駟還不成器,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了。雖然秦孝公想到了最壞的可能,但在兒子最終暴露真實麵目之前,他的那一絲希望始終都沒有破滅。他沒有和嬴駟認真長談過一次,也沒有一次主動問起嬴駟的想法心得。他以為,嬴駟選擇何種方式顯出曾經滄海後的本色?這對嬴駟也是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