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1 / 2)

宮中很空曠很冷落。公父的一撥舊人,嬴駟一個都沒有用。象黑伯那樣的老人,嬴駟覺得不放心,他們對公父的舊情太深了。黑伯在公父葬禮之後驟然衰老了,白發如霜,佝僂成一團,失魂落魄的在宮中到處轉悠,被嬴駟派人送到終南山老太後那裏去了。其餘舊人一律集中在公父的那個院子裏,等候重新分派。嬴駟從太子府帶來的十幾個內侍仆從,散布在這偌大宮中,竟是無聲無息。好在嬴駟習慣了寂寞冷清,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好,要得整順,那要慢慢調理,急躁隻能壞事。

已是暮春初夏,白日雖然長了許多,但天還是不知不覺的黑了下來。嬴駟理清了自己的思緒,坐在燈下打開了那卷神秘的匿名上書,卷首赫然五個大字——請舉遺民書!

臣等昔日獲罪者上奏國公:一國之本,在於世族。臣等本老秦舊士,

曆代追隨秦公,浴血沙場,馬革裹屍,烈士累累,忠臣鍔鍔,實乃老秦

國脈所係。先君變法,臣等未嚐懈怠。然商鞅主政,視臣等為腹心之患,

羅織小罪,貶黜殺戮,責之細行,酷刑淩辱。秦國世族蒙冤含恨,子孫

凋零,竟至一蹶不振!世族衰微,國脈不存,國公何得安枕?當此之時,

商鞅權傾朝野,野心彌彰,必欲殺王自立而後快!臣等孤存忠心,請我

王興滅繼絕,大舉遺民,倚喋血世族克難靖國,護秦國新法重振大業。《免費txt下載》

耿耿此心,惟天可表。

嬴駟字斟句酌,細細品味,看出了這篇痛心疾首的文字絕然是煞費苦心敲打出來的。

文卷隻提商鞅刑殺,卻回避商鞅變法,將天下皆知的商鞅變法說成“先君變法”,非但為他們不觸動新法找了一個很妙的台階,而且表明了世族力量誌在複出而並不想推翻新法的意圖。目的單一,就容易獲得他的共鳴首肯。當然,這個謀略的背後,顯然是認為嬴駟也對商鞅有著仇恨與戒懼。匿名文卷還隱隱透露出對他的脅迫,“國脈不存,國公何得安枕?”當真是用心良苦!更奇怪的是,他們匿名不具,竟然采取了刺客遊俠式的秘密呈送,分明是在做初步試探,萬一失算,使他這個新君也無法主動出擊。

思忖良久,嬴駟沒有將這卷特殊的“上書”歸入公文卷宗,而收進了隻有自己能打開的鐵箱。他覺得還是要靜觀,情勢不明朗,他絕不會輕易決斷。踱步有頃,驀然想起長史交來的商君上書,立即坐在燈前打開,卷首題目讓他心頭一跳——請辭官治學書!

臣衛鞅啟奏君上:鞅不得誌時,聞先君《求賢令》離魏入秦。嚐遇先

君求變圖強之際,多方考量,論政明誌,委臣以治國重任。臣主政二十餘

載,惕厲自勉,推行變法,未嚐懈怠。鞅本布衣之士,得遇先君生死相知,

一展所學,此生足矣!今先君已逝,臣痛悲無以自拔,飄忽恍若大夢,悠

悠此心,不勝倦怠,自感老之將至,無從專精國事。況新君明銳,才堪大

任,胸有成算。臣懵懂在位,與國無益,與事有損。懇請允準臣辭官退隱,

治學山林。如此則國家興盛,臣心亦安。

嬴駟歎息一聲,心中微微一陣顫抖。

在嬴駟的心目中,商鞅就象高山之巔的岩石,永遠都是冷冰冰的。今日看這辭官書,竟是催人淚下,嬴駟幾乎難以相信這出自冷冰冰的商鞅筆下。揣情度理,嬴駟相信商君之言是真實的。他眼前又一次閃過黑伯那失魂落魄的佝僂身影。這些老臣舊人和公父的情感太深了!公父一死,他們簡直如喪考妣一般。上大夫景監病了,國尉車英在喪禮那天竟哭得昏死在公父墓前,還有那個鹹陽令王軾,捶胸跺足的要給公父守陵。更不說一大片趕來的郡守縣令,一個個都哭得死去活來,硬是讓葬禮磨到了天黑!瑩玉姑母與玄奇新母後的悲傷,甚至庶民國人的悲傷,嬴駟都完全理解。惟有這些舊臣老人的悲傷,讓嬴駟覺得很是茫然。公父並沒有給這些人特出的利益和權力,如何都覺得公父死了就天塌了一般?細細想來,嬴駟覺得公父真是不可思議,竟能如此深徹的將人心聚攏在自己身上!難怪他從來沒有覺得商鞅的“威脅”。自己能麼?能做到如此深徹的人心麼?嬴駟真是心中無底……

如今商鞅要辭官,也是如此理由,“痛悲無以自拔,飄忽恍若大夢,悠悠此心,不勝倦怠,自感老之將至,無從專精國事”!嬴駟很明白,這是商鞅的肺腑之言,絕非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