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麵一箭之地,便是秦軍鐵騎。黑色戰旗下清一色的年輕騎士,惟有當先的百夫長連鬢短須,估摸當在二十五六歲。這個百人隊是典型的秦軍鐵騎,無論是戰馬還是裝備亦或隊列,都與戎狄官騎與勇士騎迥然不同!胯下戰馬,都是清一色的陰山胡馬,高大雄駿,絲毫不輸於戎狄騎士的草原駿馬;不同的是,秦軍戰馬的馬身都裹著一層黑色皮革軟甲,馬頭則戴著包裹鐵皮的軟甲麵具,隻漏出戰馬的雙眼;馬上騎士更是全身鐵甲鐵胄(頭盔),人手一支閃爍生光的闊身短劍!按照秦軍裝備,每個騎士還當有一張硬弓與二十支長箭,今日較量不許用箭,所以他們的弓箭已經全部卸下。此刻,秦軍的隊形很是怪異,沒有列成司空見慣的方陣,而是列成了一個由三十三個三人卒組成的大三角陣勢,百夫長單人獨騎,在全隊的最頂端。山甲則站在一座土山包上靜靜觀望,看不出他有什麼手段發號施令。秦國新軍的步兵是千卒一旗,騎兵是百騎一旗,旗手均不在兵卒騎士之內記數。所以,這百騎隊實際是一百零一人。旗手是專門挑選訓練的特種騎士,非但要騎術高超,而且要身強力壯,能夠同時使用旗槍與短劍搏殺。《免費txt下載》戰場之上,旗手隻跟定百夫長衝鋒,所有騎士都看戰旗的走向,號令分合聚散。
戎狄官騎則還是老式軍製,千騎一旗。今日特殊較量,官騎散騎均有一麵戰旗作為聲威標誌,實際上並無號令作用。
見兩軍列陣就緒,高台上一聲令下,山坡上的兩排牛角號便嗚嗚吹動了。戎狄官騎與勇士騎隊一聲呐喊呼嘯,同時從正麵與側翼猛撲秦軍!四麵山頭與穀地草原,也是鼓噪喊殺,聲若海潮沉雷,直要吞沒撕裂秦軍這片小小樹葉一般。
秦軍百人隊卻沒有同時發動,百夫長一瞄戎狄衝鋒隊形,低喝一聲“二三列!”,便隻見戰旗嘩啦一擺,馬蹄遝遝,大三角瞬息間分為兩個小三角。戎狄騎兵堪堪將近半箭之地,秦軍百夫長突然高喊一聲“殺——!”黑色鐵騎驟然發動,兩支黑三角便風馳電掣般衝向兩個戎狄百人隊!
秦軍百夫長帶領的十六個“三騎錐”,迎戰正麵的戎狄官騎,另外十七個“三騎錐”則迎向側翼衝來的勇士百人隊。按照戎狄將領會商的戰法,認為百人隊是秦軍最小的騎兵單元,必定是一體衝鋒結陣而戰,善於結陣而戰的戎狄官騎從正麵頂壓,悍猛善戰的戎狄勇士從側麵展開搏殺,秦軍必敗無疑。及至衝鋒發動,戎狄騎兵卻發現秦軍竟然分兩路展開,等於每五十騎對他們一百騎!戎狄騎兵大為驚訝,卻也更加狂傲,一片呼喝嘯叫:“殺死秦人!”“一個不剩!”“秦軍猖狂個鳥來!”閃亮的彎刀瞬間便包裹了兩支秦軍鐵騎。
迎戰戎狄官騎的秦軍百夫長騎隊,在接敵的刹那之間,閃電般排成了五個梯次,每個梯次三個“三騎錐”,最前列是百夫長、旗手與一個“三騎錐”組成的大三角。戎狄官騎則是“十十方陣”(每排十騎,共十排)卷地殺來。兩相碰撞,秦軍鐵騎的三角隊形象尖刀般銳利的插入方陣之中,三騎一組,將戎狄官騎的百人隊立即分割為十幾個小塊搏殺起來!這種奇特打法,大出戎狄官騎意料。按照騎兵的傳統戰法,兩軍衝鋒相遇之後就是展開搏殺;大軍之中,尋常都以百人隊為搏殺單元,百人隊單獨作戰,卻向來沒有成法,隻是散騎搏殺而已。戎狄部族的騎兵曆史,比中原諸侯國早了許多,當中原諸侯還在笨重的車戰時期,戎狄部族就依靠剽悍的騎兵屢次攻進中原。所以,戎狄部族素來自詡為騎戰鼻祖,在騎兵搏殺方麵曆來蔑視中原諸侯,以為騎兵的取勝根本就是騎術、刀術加勇猛,沒有其他。
今日,戎狄騎兵卻突然遇上了從來沒有見過的衝鋒隊形——不散不展,釘子般直插核心,當真是匪夷所思!一時之間,戎狄官騎大為混亂,不由自主的被攪成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小圈子,每個圈子都是十幾二十騎對秦軍九騎或六騎。戎狄官騎紛亂組合間,已經有十餘人負傷落馬。小陣搏殺,秦軍三騎一組,相互保護,配合得嚴密異常。戎狄官騎雖勇猛衝殺,卻對這種“三騎錐”毫無章法,散開則人自為戰,落單被殺,聚攏則重疊掣肘,相互碰撞,威力大減。每遇戎狄騎兵最擅長的單打獨鬥,就有秦騎前後包抄而形成三打一!剛剛圍住一個“三騎錐”,外圍就有兩三個“三騎錐”殺來解圍!於是戰場上怪異迭起:分明是戎狄官騎多出了秦軍鐵騎一倍,卻經常出現秦軍鐵騎圍困戎狄官騎的搏殺圈子!戎狄官騎漸漸的竟是喪失了反擊能力,一個個紛紛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