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1 / 2)

想不到,上天居然給他打開了一扇大門,竟使他得到了一本久聞其名而尋覓無門的亙古奇書!那天,他在翻檢完自己的書箱後,無意打開了那隻鏽蝕班駁的銅箱。在他想來,父親所謂的“老書”,一定是一些商家典籍。但無論如何,不看看是對不起父親的。就在他打開銅箱翻檢到最底層時,一本破舊的羊皮紙大書出現了。拿起一看,破舊發黃的封麵是五個碩大的古篆,仔細端詳,呀——《陰符四家說》!天哪,他幾乎驚訝得要跳起來!這是真的麼?他揉揉眼睛走到茅屋外邊,光天化日之下,“陰符四家說”五個大字鑿鑿在目!旁邊還有兩行小字?拭目細看,隱隱約約便是“伊尹太公範蠡鬼穀子”四個名字!

“上天啊——!父親——!”蘇秦大喊一聲,撲倒在地,哈哈大笑著連連叩頭。

“汪汪!汪汪汪!”大黃也狂吠起來。

蘇秦發現的,是一本亙古奇書。這本書名叫《陰符經》。世人傳說:這是黃帝撰寫的天人總要。也有大家名士說:這是一位殷商高人隱名寫的,托名黃帝,隻在於增其神秘而已。這部《陰符經》,隻有四百二十四字,其神聖地位卻竟在《易經》之上!在春秋戰國的大家中,認真揣摩《易經》並寫出注文的,隻有孔夫子。但將《陰符經》奉為聖典並潛心注文的大家,卻是不下十家。更引人注目的是:但凡注文《陰符經》者,都是赫赫大名的將相學問家,譬如伊尹、太公、範蠡等,真正在野的學問家注《陰符經》者,大約隻有鬼穀子一人。而這一人,又恰恰是誌在精研治世學問的千古奇才。這本身就意味著:《陰符經》既不是《易經》那樣的料事之書,也不是《道德經》那樣的養心之書,而是開啟權力大智慧的棒喝之書,是所有誌在建功立業者的一把鑰匙!

這就是《陰符經》的永恒魅力。

第五部分;天地再造亙古奇書陰符經(2)

蘇秦與張儀聽老師專門講過一次《陰符經》。老師說:“陰者,命之宗也,隱微難見。符者,命之本也,妙合大道。此謂《陰符》。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為《陰符》之根本。唯深微而能燭照,謂之陰。唯變通而無羈,謂之符。燭照以心,契合以符,《陰符》之意盡矣!”

那時侯,老師手邊沒有《陰符經》,他們也隻能唏噓感歎一番。老師說:他對《陰符經》潛心揣摩了二十年,方能貫通經世之學。老師又說:“吾為《陰符經》注文三年,遊曆楚國,卻不意丟失於客棧之中。此為天意,罰我不得盡窺天機矣。”

至今,蘇秦還記得老師說起這件事時的感慨嗟呀。

如此一本亙古奇書,卻如何竟落到父親手裏做了“老書”?蘇秦當真萬般困惑。但他此刻已經顧不上想那麼多了,二話不說,坐在門外土坎上便翻了起來……幾個月下來,他已經能將《陰符經》倒背如流了。可這《陰符經》就象無邊無際的棉套,隻要輕輕一擠,就有汁液汩汩流出!一句話明明是懂了,可你聯係不同的事情去想,便立即有了不同的心解,當真是“變通無羈,深微燭照”!且不說還有伊尹、太公、範蠡與老師四人的注文。蘇秦隻覺得,自己還遠遠未將《陰符經》咀嚼透爛,還得再下苦功夫。

風雪撲麵,蘇秦卻逆風而立,一字一字,高聲吟誦起了《陰符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免費txt下載》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心生於物,死於物。

機在於目。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製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