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回來的騎兵說:月黑風高的後半夜,秦軍步兵突然出現在宜陽城下,趁夜全力猛攻。待到天亮,韓軍守將清楚了秦軍全是步兵,便率領城內鐵騎殺出,要一舉消滅秦軍。誰知秦軍竟是根本不退,反而築成步兵圓陣迎戰。宜陽騎兵被秦軍的傲慢激怒了,發誓要與秦軍步兵見個高低。鏖兵競日,韓軍竟是無法撼動秦軍步兵的大陣,反而死傷了兩千人馬。這時,天近暮色,大禍降臨,秦軍大隊鐵騎神奇的從漫山遍野殺了出來。韓國的宜陽鐵騎就這樣陷入兩麵夾擊,兩個時辰便全軍覆沒了!隻是不知何故,秦軍竟沒有追擊韓國援軍?
“那真叫害怕……”傷兵驚魂未定:“黑人,鐵馬,尖利的號角,閃亮的長劍,我們還沒回過神來,就被他們分割成了碎塊。”
消息傳來,韓國朝野無不倒吸一口涼氣!要知道,申不害訓練的韓國鐵騎也是赫赫大名的天下勁旅,魏趙齊楚燕幾個大國無不忌憚三分,可如今竟被秦軍一夜之間全部殲滅,這秦軍銳士之戰力如何不令人膽寒?
第三戰,奪取魏國占領的崤山區域,全麵控製崤山!
對秦國戰事的前期謀劃,司馬錯始終在壯大根基上做文章。楚國房陵是糧倉,韓國宜陽是鐵山。緊接著,司馬錯便看準了奪取崤山這步棋。崤山,是與秦、魏、周、韓、楚五國都大有幹係的要塞山地。從位置看,它處在黃河東折處的南部,與桃林高地連成了一片廣袤的山原,向西伸展到華山地帶,向南楔入楚國北部的丹水中遊,向東則居高臨下的鳥瞰三川地區,與洛陽幾乎隻有百裏之遙,騎兵兩個時辰便可兵臨城下。崤山地帶的咽喉要塞就有三處——東邊函穀關、南邊武關、西邊桃林塞.對於這五國,崤山都有“門戶”的意義。誰占據了崤山,誰便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國門。
第五部分;天地再造戰國亂象大演繹(6)
長期以來,崤山與河西地區一樣,都是魏國占領的“飛地”。商鞅收複河西後,隻收回了包括函穀關在內的崤山西部地帶,崤山的大部分地區尚處在分割拉鋸狀態。楚國占據了崤山南部,魏國控製了崤山東南部。也就是說,秦國的武關直接處在楚魏勢力範圍,函穀關外的東部山麓也在魏國手裏,崤山所具有威懾力的全部地段,並沒有被秦國全部掌控。從東出爭霸的眼光看,隻要崤山處於分割狀態,秦國東部的封鎖就還沒有徹底打開,出得函穀關並不能長驅東進。《免費txt下載》
全部占據崤山,就是要使山東六國的門戶洞開,而秦國的防守要塞卻更加牢固。
在崤山東南,魏國駐紮了五萬守軍,一部駐紮在武關背後的洛水上遊河穀,一部駐紮在函穀關外大河南岸的三門大峽穀內.洛水河穀以步兵為主,大峽穀以騎兵為主。魏國雖然衰落,但仍然是一流的強國富國,魏軍也仍然算是天下少有的幾支強大軍隊之一。訓練嚴酷敢打硬仗的“魏武卒”更是威名赫赫。但是,在桂陵大戰、馬陵大戰、秦魏河西大戰後,魏國的精銳主力已經基本拚光,剩下的各關隘駐軍全是守備之師,隻有二流戰力。龐涓死後,魏**權由太子魏嗣執掌,竟沒有再設上將軍。魏嗣誌大才疏,以“名將”自居,執掌軍權後兩次征發,將魏軍兵力總數重新擴大為三十萬,一時頗有聲威,一心要打幾場大勝仗,複興大魏的霸主地位。
對秦國而言,這是新君臣第一次對中原強國的直接挑戰,也可以說是一種試探。魏國現下力量究竟如何?能否對秦國構成新的封鎖?都將在崤山之戰見出分曉。畢竟,魏國不是楚國,更不是韓國。
司馬錯提出奪取崤山的謀劃後,嬴駟立即帶領輕裝騎隊秘密東來。兩日後的深夜,嬴駟進了宜陽,與司馬錯、樗裏疾會齊,君臣三人秘密謀劃了整整三天,議決由司馬錯統一指揮崤山之戰,樗裏疾總攬後援,嬴駟坐鎮鹹陽做萬一失利的應變準備。
旬日之後,正是月初。夜黑風高,崤山南麓的武關開出了一支偃旗息鼓的步兵,輕裝疾進,直撲洛水河穀。天將黎明,魏軍正在酣夢之中,突聞鼓聲如雷號角淒厲,漫山遍野的黑影潮水般壓了下來!魏軍驚慌大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兩個時辰後天色大亮,魏軍數千人拚命殺出重圍,沿洛水河穀向東逃竄。未走幾裏,秦軍一支伏兵殺出,硬生生將魏軍殘部封堵在山穀之中。日色正午時分,崤山東南便恢複了平靜。這支秦軍步兵迅速集結,飽餐戰飯後立即兼程北上,向函穀關外秘密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