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1 / 2)

紫紅鬥篷者還分明憋著笑意,卻沒有理睬甘茂,轉身大步便走。甘茂快步趕出,在車馬場邊遙遙拱手:“千裏駒魯仲連,何其匆匆如此也?”

紫紅鬥篷者回身拱手道:“足下使命已成,該當回程了。告辭!”

“且慢。”甘茂高聲道,“魯仲連國士無雙,在下先表成全使命之謝意。另者,在下尚受人之托,為國士帶來一件禮品相贈。”

“得罪。在下從來不受禮品。”紫紅鬥篷者竟是冷若冰霜。

甘茂笑道:“如此說來,孟嚐君有眼無珠,在下卻是多事了。”說罷回身便走。

“先生且慢。”紫紅鬥篷者拱手一禮,“先生果是受孟嚐君之托了?”

“然也。”

“恕魯仲連唐突。敢請先生交付與我便了。”

甘茂拱手道:“請國士移步,隨我到驛館便了。”

“先生但上車先行,在下隨後便到。”魯仲連一拱手,便大步走向那匹神駿胡馬。

第三章 東方龍蛇幾番折衝 大起戰雲(8)

甘茂本是敬佩這位不期而遇的名士,想邀他同車前往,如今見這位齊國才俊竟是不屑與自己同車共道,便歎息一聲登車去了。到得驛館門口,果見魯仲連快馬從對麵另一條道飛來,甘茂思忖也不能強求,便先自進得驛館捧出了那口吳鉤遞上:“此劍乃孟嚐君特意相贈,請國士收好。”魯仲連接過吳鉤一打量,竟大為驚訝:“先生識得此劍否?”甘茂搖頭笑道:“在下不通劍道,唯盡人事而已。”魯仲連目光炯炯的盯住了甘茂:“百年之前,此劍從越國流落於楚國王室。若是孟嚐君托先生向楚王討得,相送在下,便是與國無益,恕難受命。”甘茂不禁笑道:“你這說法卻是奇了。縱是楚王之劍,如何便與國無益了?”魯仲連神色肅然道:“楚吳越三國王室,曆來多有劍癡。一件名器流落,王族便視為國寶之恨,流入齊國便是楚齊之仇。魯仲連如何能以一己之好惡使邦交成仇?此劍尚請先生收回,妥為奉還王室。魯仲連告辭。”將劍器往甘茂手上一搭,轉身便走。

“國士且慢!”甘茂肅然拱手,“在下敬佩國士氣節。實言相告:此劍確實不是王室得來,而是孟嚐君托在下從春申君手中求得。孟嚐君有言:寶劍贈於烈士。唯君堪配此名器,推脫過甚,豈非造作了。”

魯仲連突然一陣大笑:“既是春申君之物,我便受了。”從甘茂手中接過吳鉤,竟是一句道謝也沒有,轉身便翻身上馬去了。

甘茂一陣悵然,便回到驛館,休憩片刻用過晚餐,便向春申君府邸來了。到得書房,卻見春申君踱步沉思,長案上竟赫然放著那口吳鉤。甘茂驚訝道:“這個魯仲連忒般死板?一具劍器也做得如此較真了?”春申君回身笑道:“噢呀上大夫,魯仲連便是這般品性,高潔如白雲,誌節如鬆柏了。否則呀,如何孟嚐君要拐這個彎子了?然則,也是他說得對了。”甘茂不以為然的笑道:“誌節高者,往往少機變,他能有甚個謀劃來?”春申君大搖其頭:“噢呀,上大夫差矣!魯仲連之機變謀略,你我無法望其項背了。他要我將此劍歸還楚王,表我無為心誌,我便是合縱上將軍了。上大夫以為然否?”

甘茂原是為此事而來,思忖片刻不禁笑道:“好!我看楚王氣象,也隻有此等方法有用。”

“噢呀,英雄所見略同,那便是如此這般了。”春申君大為高興。

三日後,楚懷王在大殿正式召見甘茂,當殿回複齊王國書:發兵十萬,合縱攻秦。楚懷王換了個人一般,竟是精神振作,慷慨激昂地大說了一番中興霸業向秦國複仇的雄心壯誌,當殿授春申君合縱上將軍兵符印信,並親自發令:旬日後立即發兵北上。

甘茂大喜,立即兼程回齊。此時孟嚐君與蘇代也先後歸來,帶回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魏趙韓同仇敵愾,三國各出兵八萬,旬日後會兵伊闕。隻有燕國借口國窮兵少,隻答應派出兩萬人馬,還沒有說定確切日期,蘇代覺得很是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