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這會稽山既是大禹聚會聚諸侯之地,也是大禹的葬身之地,更是天下享有赫赫盛名的聖地神山。會稽山東麓有口深不見底的古井,井水直通東海,越人稱為“禹井”,說是大禹踏勘海水漲落的“眼井”。會稽山上有禹塚,周遭山林鳥雀群落萬千,專司禹塚之耘護,春拔草根,秋啄其穢,若有人妄害此鳥,當地越人部族便是追殺無赦。當魯仲連站在這座被蒼翠鬆柏緊緊環繞的大塚前時,竟是感慨萬端。那五六丈高的塚丘五色雜陳,仿佛是上天將天下的各色土壤都搬到了這裏。然則更令人驚訝的是,如此一座小山也似的大塚,卻是沒有一根雜草,疏鬆堅挺,毫無千年風雨衝刷的痕跡,五色土斑斕明豔,竟幹淨得如同春日剛剛耕耘過一般。連周遭的鬆林地麵都是了無雜物汙穢,山林幽穀清新得令人心醉。
“官府有仆役護持禹塚?”魯仲連素來求實,不大信那些遙遠的民間傳說。
譯吏大是搖頭:“沒沒沒。會稽山獵戶都不進,縱有官府仆役,卻是如何謀生?”
突然,森森無邊的鬆柏林海中一陣林濤般的異樣聲音彌漫了過來!魯仲連抬頭之間,驀然便見萬千飛鳥竟貼著地麵向禹塚掠來,沒有一聲啁啾鳴叫,卻是起起落落地啣起地麵的落葉枯草,盤旋飛舞著從魯仲連身邊掠過,出了山林便直向遙遙大海飛去。
“噫——!”魯仲連長長地驚歎一聲,竟是盯著鳥群飛去的方向良久愣怔。
譯吏笑道:“越地荒莽,原是多神異之說,先生見笑了。”
“禹塚神鳥,信哉斯言!”魯仲連卻是由衷讚歎了一句。
“先生,過了禹塚山,便是若邪溪,過了若邪溪,才是五泄峰了,須得趕路呢。”
“好!走了。”魯仲連答應一聲,便跟著譯吏輕輕地走出了這片潔淨的山林。
第六章 滔滔江漢碧水風雪雲夢澤(4)
大約走得一個多時辰,翻過了兩個山頭,便見眼前一道峽穀,一條山溪掛在半山之上,匹練直下聲若沉雷,赫然一片孤潭便深深地沉在穀底,南山崖上一柱懸空孤石斜斜伸出在潭水之上,竟是奇絕異常!魯仲連長劍指著山溪高聲道:“那定然是若邪溪了!”譯吏笑道:“此水卻有四奇,先生曉得無?”魯仲連便是搖頭:“我卻如何曉得?”譯吏指著遙遙山溪道:“一奇鑄得神劍,山左便有歐冶子鑄劍石洞。二奇浣得輕紗,山右便是西施族人當年的村落。三奇眾山倒影,窺之如畫。先生說,美是不美了?”
“如何不美?第四奇呢?”魯仲連卻是饒有興味。
“這末了卻最是令人不解。”譯吏認真地皺起了眉頭,“但有名人在此出奇,此後便是不奇了。”
“莫名其妙,此話怎說?”
“歐冶子之後,若邪溪便不能鑄劍。西施之後,若邪溪便不能浣紗。先生且看,這裏早已經是了無人跡,都遷走了。”
“奇!”魯仲連童心大起,“可有誰個在孤石看過眾山倒影麼?”
譯吏搖頭:“如此之險,誰個上得去了?眾山倒影隻怕是傳聞了,先生莫得涉險。”
“若是不險,有何看頭?”魯仲連說著話已經大步向山崖走去。
這道山崖青蒼蒼一道絕壁高聳,半腰淩空伸出一方孤石,孤石之上竟還有一棵亭亭大樹,竟高逾七八丈,此刻一團白雲飄過,恰恰掩住了孤石,那大樹竟仿佛生在雲端的天樹一般,當真是物化神奇!魯仲連高聲問:“那是甚樹?竟能在孤石生長?”譯吏笑道:“這是白櫟,比北地的麻櫟可是高大多了,生在孤石之上,卻是少見。”魯仲連再不說話,端詳一陣,便一手用長劍撥打著齊腰深的茅草,一手揪著雜亂叢生的灌木枝杈,不消片刻便攀上了山崖。譯吏遙遙看去,白櫟樹梢恰恰便在魯仲連腳下。此時隻見魯仲連從山崖邊一躍飛起,竟是堪堪地落在了白櫟樹冠,樹冠倏忽一沉,魯仲連已經大鳥一般落到了孤石之上。
“好!”譯吏不禁大大讚歎了一聲。
此時白雲剛剛飄過,峽穀明澈如洗。魯仲連乘崖俯視,隻見幽幽穀底汪洋著一片碧藍,潭水四周竟是層層疊疊的綠樹作岸,分明便是一個巨大的綠盆中盛著一汪碧水,那碧藍明亮的潭水中竟湧動著一簇簇嵯峨山峰,直是天地間匪夷所思的圖畫!
“眾山倒影,窺之如畫。若無人到此,此話卻是如何來的?”魯仲連兀自喃喃,竟是如醉如癡,“隱匿此等山水之間,誰還去想世間糾葛?”徘徊半日,竟是感慨中來,拔出長劍便在合抱粗的白櫟樹幹上一陣刻劃,跟著雙掌一振,便見樹皮紛落,赫然顯出四個大字——誤人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