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亡趙也!夫複何言?”廉頗喟然一聲歎息,卻覺得身後有異,猛然回身端詳,驟然間竟是老淚縱橫——四十多員大將整齊肅立在轅門庭院,無聲地圍著他,卻沒有一個人說話!對著朝夕相處的將軍們,老廉頗不禁深深一躬,直起腰揮揮手,拉起藺相如便大步去了。
次日傍晚,趙括與平原君的馬隊開到了長平。廉頗一身老粗布衣平靜地迎接了先頭入關的平原君,隻淡淡一句:“平原君不須說了,老夫今夜便行交接。”平原君原本尚有疑慮,著意做了漸進安排,勸說趙括先在長平關外駐紮一夜,由他先期撫慰老將軍並通報眾將後再行定奪軍令交接日期,目下廉頗如此行頭如此說法,竟讓平原君心頭猛然一跳!老廉坦誠執拗頗勇冠天下,部下大將更是浴血患難,但有不服便是事端,此話是真心還是示威?
“趙勝食言,也是萬般無奈也。老將軍記恨,趙勝請罪了。”平原君便是深深一躬。
老廉頗卻是笑了:“此乃天意,老夫何敢罪人也?平原君不信,隨老夫入軍便了。”
進得長平幕府,卻見聚將廳燈燭煌煌,眾將肅然列座,帥案上赫然便是兵符印信令旗王劍等一應軍權公器。老廉頗微微一笑:“如何?全軍大將四十六員,一個不差。”平原君畢竟通得軍旅,知道這大將齊聚便是軍中無事之征兆,頓時放下心來笑道:“老將軍忠誠與國,趙勝先行謝過了。”轉身便對隨身司馬一聲吩咐,“請上將軍入關接防!”
第十三章 長平大決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2)
片刻之後,千騎馬隊隆隆進入長平關,趙括便帶領著一班軍吏與四名護衛武士氣昂昂進了幕府聚將廳。四十多員大將依舊是肅然無聲,連平原君也是默默站著隻是看。老廉頗對著趙括隻是淡淡一笑,便朝著趙括一伸手。趙括激情勃發而來,一路上不知想象了多少種交接情形謀劃了多少種應對之策,卻偏偏沒有料到目下這種毫無生趣地交接。趙括本想將詔書慷慨宣讀,誰知廉頗一伸手自己竟將詔書遞了過去。廉頗看也不看,便將詔書丟在了帥案,然後便是一揮手,一名中軍司馬便一宗一宗的將兵符印信等諸般將權公器打開陳列,兩名司馬又抬來了一大案卷紮得整整齊齊的竹簡,便肅然退了下去。
“這是將權。這是軍務。這是四十六員大將。這是全班司馬軍吏。”老廉頗伸手一番指點,一轉身便徑自嗵嗵砸了出去。
趙括嘴角一陣抽搐,便是臉色鐵青,待要發作,平原君卻低聲笑道:“老將軍心下不快,隨他去了。上將軍,還是接得大軍要緊了。”趙括長籲一聲,臉色頓時舒展,立即下令:“隨來軍吏司馬,立即清點將權軍務!”轉身又對滿廳大將下令,“諸將回營!安撫將士毋得喧嘩!明晨卯時聚將,本上將軍部署大戰!”
“遵命!”大將們一聲答應,便魚貫出廳去了。趙括原本想留下幾個自己熟悉的將領以及父親的老部將謀劃一番,眼見將軍們腳步匆匆沒有一個人遲滯,竟終是沒有開口。
秋霧蒙蒙,太陽還沒有出山,長平關外的幾條山道上便響起了急驟的馬蹄聲。各營大將紛紛提前趕到了幕府轅門外等候。寅時末刻,轅門口內第一通聚將鼓隆隆響過,大將們便紛紛整肅自己衣甲,按照職爵高低迅速排成了兩行。廉頗在時,原是無人在意如此細行,但踏著鼓點不誤點卯便了。然則軍中早已傳聞:這新上將軍馬服子最是講究軍容整肅,且處罰部屬極為嚴厲。今日第一次聚將號令,誰敢不小心翼翼?及至第二通鼓聲響過,大將們便衣甲整肅地魚貫進了聚將廳,依照各自座次,挺胸在各自將墩前站成了左右兩廂六大排。此時三通鼓響,中軍司馬便是一聲高呼:“上將軍升帳——!”
一陣清晰有力的腳步聲,趙括從那隻威風轔轔的猛虎大屏後走了出來,肅然對著帥案正中的印劍令旗一躬,便退後一步肅立不動了。中軍司馬接著一聲高呼:“卯時點將——!”便有肅立帥案側後的一個軍吏展開手中竹簡,高聲念著一個個名字點了起來,被點到之將是便赳赳挺胸響亮的一嗓子“嗨!”此所謂應卯也,須得精神抖擻,高亢洪亮,絕不許有畏縮窩囊之態。此謂“軍容”,也就是軍中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