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1 / 2)

西門老總事匆匆來了:“先生,迎親車馬已經到了穀口

“知會毛公,請車馬稍待,我去請趙姬姑娘。”呂不韋低聲吩咐一句,便下山向卓昭的跨院客寓走來。

客寓坐落在書房西南一個極為避風的小山坳裏,麵對山泉溪流,四麵胡楊環繞,空穀幽幽,溫暖如春,原是極好的待客之所。自那日書房一談,卓昭便徑自住進了客寓,一次也沒有出來,更沒有見過呂不韋。所有需要卓昭知道的事情,都是毛公進客寓去說。而毛公每次回報,都說卓昭姑娘深明大義通達曉事,盡可放心。呂不韋卻是心下忐忑,幾次想與卓昭再敘一次,都被毛公勸了回去。依著毛公主張,呂不韋今日也無須出麵,隻聽他安排便是。然則,西門老總事一聲稟報,呂不韋卻再也忍不住了——無論如何,他都要親自送走卓昭

“啪,啪,啪。”輕輕的叩門聲在清幽的山穀分外清晰。

庭院寂寂,厚重的鐵釘木門輕輕滑開,兩名侍女抬著一張香案出來,又兩名侍女抬著那具秦箏出來,在門廳擺置停當,便肅然無聲地釘在門廊不動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呂不韋心頭不禁便是猛地一顫——卓昭走來了,一身白色長裙,一件大紅鬥篷,秀發高挽,緩步悠悠,仙子般美麗,雪山般冰冷!她走到已經擺好的香案前,從侍女手中接過已經點燃的兩支大香,向北方深深一躬撲地跪倒:“爺爺,父親,孩兒今日告別了。”呂不韋一陣心悸腿軟,幾乎便要隨之拜倒,可他緊緊咬住牙關,終於挺住了身子。

“心別之日,為君一歌。”卓昭起身,對著呂不韋深深一躬,返身走到秦箏案前,神色平淡端莊地入座。倏忽之間,秦箏叮咚而起,山塬共鳴,空曠悠遠:野有蔓草 清揚婉兮邂逅相遇 與子偕樂子惠思我 褰裳涉水自不思我 豈無他君惟子之故 使我不能息兮惟子之故 使我不能餐兮欲將子還兮子不我思子不我思兮生而不能知……

隨著冰冷的歌聲,呂不韋心底翻江倒海一般,眼前飛掠著卓昭與他相識之後的種種景象,終是一聲悶哼,沉重地倒在了門廳冰冷的青石條上。卓昭卻沒有絲毫的驚訝,緩緩起身徑自搖搖去了。待毛公聞訊趕來,呂不韋正被一個紅裙女子摟在懷中喂熱湯,不禁大是驚訝:“趙姬,你如何能出來?回去!”

“我是卓昭,卻與趙姬何幹?”紅裙女子揶揄地笑了。

“嘿嘿,倒是奇也!你不恨他?”

“我愛他!甘願做牛做馬。”紅裙女子抱起呂不韋大步走了。

“天意也!”毛公一頓竹杖,不禁便是一陣哈哈大笑。

第六章 子楚還國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1)

春三月,蔡澤從蜀中回到鹹陽,原本昂奮的心緒卻倏忽沉了下去。

還都當晚,蔡澤下車伊使便將路途中趕出來的秘密簡劄派主書連夜送往王宮。在這劄用了二百多支竹簡的奏疏中,蔡澤據實稟報了巴蜀兩郡在李冰治理下的長足變化,振奮人心者隻在二十四字“水患平息,水利大興,蜀中富庶,幾為天府,百姓殷實,堪為根基!”僅僅如此一個喜訊,蔡澤也不會急於上書,要害處在於這劄奏疏稟報了一個急待定奪的大事——楚國正在密謀奪取彝陵,進而溯江西上奪取巴蜀,李冰堅請以留駐蜀中的一萬秦軍為根基,擴充郡兵五萬,獨當一麵抵抗楚國,以免秦軍主力鞭長莫及而使富庶糧倉落入敵手!秦國法度:大軍直屬國府,郡縣不成軍。李冰要建立郡兵,且是隻能駐紮巴郡江防要塞而對中原大局無甚助力的水軍,蔡澤如何做得主張?然則為秦國大局計,李冰的主張確實是確保巴蜀的良謀遠圖,作為封君丞相,蔡澤實在沒有不予支持的理由。思忖再三,蔡澤終於在臨行宴席上慨然拍案:“郡守不避忌諱,蔡澤焉能知難而退乎!老夫附議你謀,並上書秦王定奪也!”李冰不禁悚然動容,對著蔡澤便是長長一躬:“綱成君敢當越法之議,巴蜀之福也,大秦之福也!”若非如此,自來酷愛遊曆的蔡擇也不會擠著沿途造飯與紮營夜宿的零碎時光擠出這劄奏疏,畢竟,這一謀劃的幹係太重大了,若得實施,對秦國法度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依著秦國處置政務的快捷傳統,以及老秦王對巴蜀兩郡的殷殷關切,蔡澤以為必得夤夜宣他入宮,稟報詳情商討對策。想不到的是,蔡澤沐浴更衣用餐完畢沒有回音,冠帶在書房守到五更,還是沒有回音。直到次日清晨,依蔡澤吩咐守在長史房等待王命的主書方才披著一身霜花匆匆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