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四點,江瑜起床了,此時海水正是退潮的時候,她要忙著去趕海。
夏日的天亮的早,江瑜走在朦朦朧朧暗藍色將亮的天空下。
“喔喔喔喔。”伴著雞鳴,她往後院走去。
江瑜家新屋建的是白牆黑瓦的大平房,四室一廳,帶著大大的後院,這建築風格還是參考隔壁阿年家。以前江瑜家還是泥草屋,爸媽做個體戶後才建起了這座大磚房。
後院是用石頭圍成一圈的圍牆,院子裏鋪著幾條石板路,周圍種著些小菜,蔥薑蒜等調料,院裏有一顆香椿樹,幾顆橘子樹、兩顆純柚樹掛著青綠色的小果子都沒成熟,院牆邊還種植著兩顆桂花樹,隻等九月份桂花開花飄香了。
走在石板路上,江瑜進了衛生間,擠好牙膏的牙刷杯子,又往廚房走去。
由於爸媽做餐飲生意,江瑜家裏的廚房修的很大,特別幹淨,廚房裏還掛著一排排的臘肉臘魚臘腸,還有兩條煙熏火腿,瞧著就富裕。
這些臘貨是去年年前準備的,兩條大火腿還是爸爸從認識的殺豬場朋友那搶到的,本來打算一條留給自家人吃,一條為飯館準備。
一排排的肉好似家裏富有,但其實大多肉是為飯館食客準備的,如今家裏貧困,這些肉就更舍不得吃,僅僅是江瑜剛出院那天,奶奶才做了個臘腸燜飯再然後就沒有了。
江瑜在廚房的水缸裏舀一杯水,然後往水泥池子走去,沒想到卻看到奶奶蹲在水池子邊刷牙。
聽見腳步聲,馮老太轉身,就瞅見孫女過來刷牙,她往旁邊讓了讓。
江瑜走過去也蹲著刷牙。
沒多久她感覺到一陣目光停留在她身上,轉頭一瞧,就見一老太太花白的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皮膚白皙,眉間皺起的豎紋很深,麵無表情刷著牙就那樣盯著她看,把江瑜嚇了一跳。
不知道這老太太又在搞什麼,江瑜回過頭,淡定地繼續刷牙。
她漱了口水,抬眼發現老太太還在瞧著她,江瑜摸了摸臉,桃花眼一挑,揚起唇角,“怎麼?雖然我刷牙的樣子依舊好看又耀眼,但老太太你也不用看那麼久吧。”
馮老太翻了個白眼,立即轉身,背對著江瑜。
兩人刷好牙後。
江瑜問:“你今天怎麼起得這麼早?”
“去趕海。”馮老太依舊麵無表情,臉上像是刷了一層厚厚的漿糊,十分不近人情。
江瑜反而吊兒郎當地笑了,“這麼說,老太太你讚同我開飯館了。”
馮老太冷笑兩聲,“誰能阻止你啊。”
江瑜跟著馮老太來到廚房。
馮老太走到灶台麵前,將富強粉倒入一小盆中,加水,然後一連加了兩個雞蛋。
這闊氣的模樣,看的江瑜驚了。
以前有錢時,吃雞蛋老太太都要數著過,老太太做飯頂多加一個雞蛋。估摸是昨天把賣龍躉的錢立即還給了鄉親們,解決了一筆債,奶奶和她一樣心裏舒坦了,也舍得吃些好的。
馮老太接著加鹽、切好的蔥花,調好麵糊。然後她在大鐵鍋上刷一層油,把麵糊均勻地攤在鐵鍋壁上。明明做的是最簡單雞蛋油餅,愣是給老太太展現出一副大廚樣。
也不奇怪,畢竟老太太的祖上是禦廚出身,隻是後來漸漸沒落了,尤其是到馮老太這一輩,馮老太的父親就她這一個女兒,馮老爺子一向古板講究廚藝穿男不傳女,沒教過她做菜。
在江瑜父親出生後,老爺子從外孫子五歲時開始教授廚藝,隻教授了五年,老爺子便去了。
一身廚藝還有大半沒傳授給江瑜父親,也幸好祖傳的菜譜留下了好幾張,江瑜父親腦子活,他根據菜譜也慢慢摸索過來,甚至發明了不少改良菜。
雖說馮老太沒被馮老爺子教授,但從小看馮老爺子做菜,她自然而然會做不少菜,尤其是做麵食糕點類都特別美味。
馮老太在做飯的期間,江瑜也在忙活,她走到另一旁的小灶台前,這裏正小火燉煮了一晚上的高湯。
要做菜就要有一鍋好湯,尤其是家裏所傳的菜譜偏魯菜,更少不了一鍋湯。
高湯的做法一開始是江瑜爸爸的根據祖傳菜配方改良,和老太太父親馮老爺子不同,江爸爸不重男輕女且特別一視同仁也非常喜歡江瑜這個女兒,在江瑜小時候幫他在灶台上燒火時,他每每做菜都會給江瑜講訴做法,回答小江瑜千奇百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