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序的麵團與食譜描述絕然不同,自然不可能是良品,要說能不能繼續強行做下去呢?那也是可以的。
可最後的口感一定不會如食譜中所感受到的那樣鬆軟糯口的麵皮。
薑序皺眉,烹飪技能的入門講究是是精準。
不光是指切菜時候的刀工,還指有一般人還不能隨心所欲的駕馭食材菜譜,所以必須得精準按照食譜結構來,
這兩者都要手穩。
所以,提升熟練度的同時,也提升了薑序雙手的穩定性與感知力。
抬頭思考的同時,薑序目光投向了青葉,想看看她已經來到了哪一步。
青葉那邊也來到了揉麵這一步。
其實包子與餃子的區別就是麵皮上。
而麵皮之所以有區別,也就在這一點酵母上麵。
加了酵母的包子皮是活麵,而沒加酵母的餃子皮則是死麵。
不過這些區別是在後續的發酵過程中才會體現。
就現在來說,兩人的麵團基本沒有區別,可細看,青葉的麵團還是要比薑序的好,勉勉強強達到了‘潔麵’的程度。
以剛剛從食譜裏得到的信息來看,麵團大致能分成四個水平,潔麵,光麵,熒麵,玉麵。
食譜中的麵團就達到了光麵,麵團表麵白得仿佛能反光,看起來及其圓潤光滑。
揉到最後麵團甚至不是在反光,而是自己在發出毫微瑩光。
如果揉出個形狀再看,根本就不像是食材,反而更像是手工工藝品。
原本粗看薑序揉出來的麵團,表麵也是圓滑的,可一對比,就成了團麵疙瘩。
不要說達到‘光麵’的層次,連最基礎的‘潔麵’不夠資格。
‘果然不會那麼簡單。’
薑序盯著自己揉出來的麵疙瘩,心中不斷思索。
他倒也不奢望一下子就達到瑩麵乃至光麵的程度,可最起碼也要做到潔麵吧。
包子餃子都屬於麵點,大半的功夫就體現在這外麵的麵皮上。
麵皮也是最先入口的,能給搶占先機,品質味道的高低,會直接決定這一道美食的下限。
所謂潔麵,就是麵團整潔,表裏均勻,渾源一體。
表麵光滑還不夠,要麵團裏麵也是均勻如一,沒有任何凝聚的小塊。
薑序雖然是體味食譜中的那位師傅,模仿其揉麵技巧,可畢竟學習的時間太短,他以前也從來沒有過做麵點的經驗。
能看一遍就模仿個大概,已經是很不錯了。
可是,還是比不上一旁的青葉。
出生廚師家庭的她,從小就對製作麵點非常熟悉。
不隻是最基礎的饅頭、餃子、包子,更高難度的糕點,麵食,餅類,西方的麵包,蛋糕,她也同樣有所涉及到。
揉麵這種活,講究的不是精準如一,而是巧勁,要因麵製宜。
這種東西,短時間想教也沒法教,一般的麵點學徒最起碼也要學個三五月,才能打好基礎。
好在薑序有外掛,能夠親身體會一位手藝高超的師傅,在和麵時的種種細節。
可惜,隻有片段,還很短。
薑序大抵也明白了,食譜本就是起到一個提點的作用。
水平達到的人,看一眼,體驗一遍,就能明白大部分的關竅。
可惜,薑序此前對於麵點一竅不通,也小瞧了製作麵點的真正難度。
若是隻想做出個形狀,可以入口,那自然再簡單不過。
一個從未接觸過烹飪的人,簡單學習一下揉麵,調餡,包起來,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