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考八十多分的學生,跟學霸比自然不夠看,但放在一群剛夠及格線的普通學生中,立刻就能成為所有人豔羨崇拜的高峰……
即便又故作輕鬆躺回去的西蒙,心裏都忍不住慶幸——這家夥真他嫲是個怪物!還好我不用跟他對戲,不然隻怕也要被搶走不少風頭!
還有,得虧我剛才沒阻止馬修讓他演戲。
不然非跟他結仇不可!
而憑這家夥的演技,就算我能擋住他這次機會,但他早晚都肯定要成大明星!到時候他若要利用影響力報複我,隻怕輕輕鬆鬆就能將我封殺!
呼~
幸好幸好……
再想起之前對楊逸的無視,他更是尷尬得臉上都一陣陣發酸!心中的優越感早已被楊逸的強大演技給衝擊得蕩然無存!
……
楊逸可不知道,他的表現已在眾人心中引起了那麼多波瀾。
甚至他都沒空去觀察周圍人什麼表情,而是全身心的沉浸在內心中,爭取把自己最佳的表現發揮出來。
這種表演方法看起來,很像奧斯卡和很多跟風裝嗶影評人推崇的“體驗派”。
但其實,楊逸所用的是“方法派”,還結合了一點“表現派”的手法。
這三種流派的特點,打個簡單的比方就是:體驗派要求演員把自己想象成要扮演的角色,最好完全沉浸在角色內心世界!甚至要扮演gay時,那你就最好真讓自己愛上男人!
問題就是這樣很容易把演員搞瘋……
現實中自吹體驗派的明星,多半也隻是裝嗶,沒幾個真是純粹體驗派,否則演那麼多不同角色早精神分裂了!
方法派源自體驗派,但允許“替換模擬”。
就是你要演gay也不必喜歡男人,而隻要把對戲的男人幻想成某個美女,能對他表現出那種愛的甜蜜就好……
表現派,則完全不提倡那些潛意識的東西,更強調模仿和設計。
比如你要演瘋子,不用去研究瘋子的內心世界,隻要觀察模仿他們發瘋時的表情、語言、動作等特征就好。
楊逸腦海裏那麼多成功的影片和角色可供模仿,就注定了他更適合表現派。
但表現派之所以最被鄙視,就是這種表演會流於表麵,顯得幹巴巴的。
正好楊逸前世還學過方法派,將兩者結合後,既能模仿腦海裏那些成功的角色,同時又能加入自己的理解,讓表演更有層次、更生動。
發揮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絕佳效果!
於是他演的幾場戲,除因對手的表現不佳而被重拍了幾次外,竟然全部都是一遍就通過!
唯一遺憾就是戲份太少,還沒演過癮呢,就“被老大幹掉”領了盒飯。
還好馬修已經興奮的讓編劇改劇本了,會在劇情前麵給他加幾場戲,還有補拍之前被亞裏克斯拍過的一點。
前後加起來,估計能在成片裏露臉兩三分鍾吧。
依然很少。
但對一個初入好萊塢的菜鳥來說,這已經是無數人做夢都不敢想象的好事了!
就連很多大明星,成名前都還要為了幾秒鍾的龍套角色搶破頭呢。
比如現在剛紅起來的動作巨星尚格·雲頓,十年前在某部歌舞片裏演一個給女主叫好的路人甲,就幾秒的露臉戲份,還是他花費不小人情才爭取來的……
而且最讓楊逸驚喜的是,在傍晚散場時,馬修竟專門又找到了他:
“小子,我有個老朋友正在拍電視劇,缺一個常駐配角,你有沒有興趣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