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博辦事非常得力,很快就幫楊逸篩出一家條件最優厚的銀行——美洲&太平洋聯合信托銀行,簡稱美太信托。
名字聽著很霸氣!
但其實就是一家地方性的小銀行而已。
大概就像後世那些皮包公司,都愛在名字上加個“國際”、“歐亞”、“環球”之類的詞,作用就是唬人!
美太信托顯然也是一樣的取名思路……
不過楊逸並不在乎這些。
實際上,正因為是小銀行,為了跟那些金融巨頭競爭,才會被迫對客戶拿出更優厚的條件來。
陳銘博一共谘詢了二三十家,那些大銀行肯給楊逸的信用額度,普遍都隻有六到八萬。甚至有的直接就婉拒了——誰讓楊逸原身有前科呢?
而小銀行給的就普遍高一些,也基本都故意無視了犯罪記錄……
所以最終,楊逸選了額度最高的美太信托。
十萬美元!
省著點,應該勉強夠用了~
錢剛到手,楊逸就又帶著陳銘博去把公司給注冊了:創逸電影工作室。
一看就知是“創意”融合楊逸名字的諧音,而且“逸”也有飄逸、玄妙的含義,昭示公司以後要拍的都是比較有創意、有開創性、不落俗套的影片!
至於英文名嘛~
沒辦法,想用一個簡潔的單詞包含這麼豐富的含義,還真做不到!
於是隻好就用“IDEA”了。
本來想用inality的,都是“創意”的意思。但最終還是選了更簡短好記的idea……
米國注冊公司也很簡單。
甚至連間辦公室都不需要,隻要有個能接收郵件的地址就行了。還專門有人提供這種地址出租,你隻用每月花一點小錢在那掛個郵箱就好。
所以,上千家公司“擠”在一間小破屋裏的事,在米國常見的很……
還有就是,“電影工作室”比起“電影公司”要靈活的多,可以不雇傭任何職員、不置辦任何設備,隻在需要時臨時租傭就好。
這樣能幫老板節省大筆資金。
難怪一些好萊塢巨頭也死守著“工作室”的牌子,堅決不肯承認自己是大型商業集團……
既然大公司都這麼不要臉,還是窮鬼的楊逸當然也樂得跟著占便宜。
於是他這公司創立後,董事長、總裁、市場總監啥的全部由自己兼任。然後又讓陳銘博擔了總裁助理、財務總監、後勤主任等“要職”。剩下就不再雇傭任何常備職員,準備臨用時再現招臨時工~
私人律師兼任財務,是很危險的。
與是否信任無關,這就像故意擺了一條魚在貓麵前,早晚都得出事!
好在陳銘博人品夠忠厚,短時間內肯定沒問題。當然最主要是楊逸太窮,隻能先湊合著,等【活埋】賺到錢再單獨另雇……
接下來就該雇傭劇組人員了!
但讓楊逸頭疼的是,卡洛斯給他提供的選項中,最便宜的一個班底也要二十多萬美元,比他的總預算還高一倍多!
就這還要楊逸自備膠片等耗材~
“靠!”
楊逸氣得口出國罵,臉色不太好看。
“米勒,你這次不能再怪我!”卡洛斯以為楊逸又對他發飆,嚇得急忙辯解,“這次我真的很盡力了,兩天時間我拜訪了幾十個劇組,光油錢都花了快一百了……”
“卡洛斯!”楊逸打斷他,強笑著拍拍對方肩膀,“我知道,你這次確實辛苦了,我很滿意。”
盡管心裏還是很不爽,但楊逸立刻就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明白,若想成大事就不能總在手下麵前失態——偶爾發脾氣能有點嚇唬作用,會讓手下辦事更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