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差點忘了和你說,秦書記說有空要見見你的。”大概是忽然記起這件事來,周瑞青笑意盈盈的看著劉洵。
“秦書記?秦立文書記?”劉洵下意識的問了一句,不過隨即就意識到,遼北省除了秦立文,還有誰當得起外公一聲書記的稱呼。
“秦書記怎麼會想要見我這個毛頭小子?”
“現在知道自己是毛頭小子了?對別人指手畫腳的時候怎麼就沒有想到自己是毛頭小子?獨自一個人跑到美國去的時候怎麼不記得自己是毛頭小子?”周瑞青饒有興致的看著劉洵,他現在對自己這個外孫,是越來越滿意了。
“外公,我幫你寫那篇文章的時候也沒當自己是毛頭小子,發現李家父子的陰謀時候也沒當自己是毛頭小子。”劉洵反駁了一句,“對了,外公你該不會是把李功濤案的功勞都推到我身上了吧?要不秦書記為何要見我?”
不過劉洵心下倒是明了,秦立文大約也隻是對自己比較好奇吧,畢竟李功濤案也算是因自己而起,對自己好奇些也是說得過去的。而起,這個邀請或許更多來說僅僅是一個姿態,這次的事件,若不是外公周瑞青提前發現了端倪,他這個省委書記作為一把手,是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的,現在倒是能夠占據主動,劉洵也算是間接的有恩於他,所以,他想見見劉洵這個毛頭小子也就說得過去了。
不過之後幾天,讓劉洵有些奇怪的是周瑞青卻再也沒有和他提過秦立文邀請他的事情,似乎壓根兒就沒有這麼一回事,好在劉洵對這些原本就不是很在意,倒也沒有什麼患得患失的感覺,也沒有刻意去問外公是怎麼回事。
而這時,劉洵之前預料之中的全國性的大辯論也終於徹底的拉開帷幕,一場席卷全國的大辯論從遼北省開始輻射向全國並且快速的擴撒起來,而起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的報紙和媒體上邊有的可不止是民間學著的辯論,社科院的人和地方官員也相繼借助媒體的力量開始表態,因為有更多的人的參與,火藥味和比之前重的多,戰鬥的激烈程度迅速升溫,人民日報幾乎整版整版的辯駁性質的文章。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李功濤案的影響讓大家曲解了中央的態度,這次的大辯論中,地方上高調表態的官員卻是以銳意進取的改革派居多的,相對來說,保守派的官員表態的就比較少了,而起都不是很高調。
而起,隨著辯論進行的越來越深入,大家都不由自主的翻開周瑞青之前發表過的那篇文章,這才發現這篇文章裏邊對於改革各方麵的分析都異常的老道,綜合了方方麵麵的東西,並且結合當下的時政和國情,對國內的發展既指出了問題又提出了解決辦法。
於是乎,這篇在報紙上邊匿名發表的文章迅速被改革派奉為經典,並一點一點的剖析裏邊的內容。當然,他們之中隻有部分人是知曉這篇文章應該是出自周瑞青之手,絕大多數民間人士都隻以為這篇文章是民間的匿名人士所為。
周瑞青倒是沒想到自己之前的那篇文章還會起到這樣的效果,不過這對他來說倒是好事,別人不知道那篇文章是誰寫的,中央的大佬肯定在內參上看過他的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