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劉洵的機會和野心(1 / 2)

擁有者另外一個時空記憶的劉洵,他雖然並不知道,前世的此時勒娜夫婦手裏邊的那部分股票最終接手的下家究竟是誰,但是很顯然,他知道那個人並不是瓦倫丁,更不是紅杉資本。

既然作為距離這部分股份最近的瓦倫丁當初沒有選擇接手這部分股票,那麼,從這上邊劉洵便可以判斷出來,這時候的瓦倫丁對思科未來的發展情況,還是有些信心不足,他也不知道思科未來到底能發展到什麼地步,不知道那是一個未來能夠成長到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所以,有猶豫了,他謹慎了。

事實上,接近兩億美元的投資,對於這個年代的紅杉資本還是較大的一筆錢,紅杉資本的名氣還沒有十多年後那樣大的名頭,更沒有後世那麼財大氣粗,勒娜夫婦對他們手中的股份開價一點八億美元,這並不是漫天要價,而是一個較為合理的價格,而一向大膽的瓦倫丁在對待這件事情上邊卻微微謹慎了一下。

他的這個謹慎,便讓他錯失了他此生最大的機會。

瓦倫丁雖然憑借著對思科、雅虎以及穀歌、蘋果等著名投資而在幾年後被評為風投界的四大投資巨頭之一,但是若是在這一年勒娜夫婦變賣股份的時候,他選擇了接盤勒娜夫婦手中的股份,那曆史的走向或許便有很大的不同了,未來的他,或許便如巴菲特被稱為股神一般,被人稱之為風投之神。

而劉洵在想的卻是,既然此時的瓦倫丁對思科的信心還有些不足,那便是他的機會了,若是瓦倫丁對思科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那麼他反倒沒有機會插足思科。

事實上,現在的整個矽穀,沒有一個人能夠清晰的感覺到思科到底會擁有多達的潛力,或者說,他們低估了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

在幾年後曾有人這樣說過國內的發展情況,他認為,“未來財富集中的兩個領域,其一是以互聯網和移動信息技術為中心,將誕生大量的新產業和成長機會,很多傳統行業將在這種變革中急劇洗牌,利益將在新的交易平台上被重新分配;其二則是以壟斷性資源為中心,將發生一係列的資本重組活動,擁有這些資源的政府將把大量的壟斷機會進行市場化出售,而在這一過程中,跨國公司以及民間資本者的政治博弈技巧便顯得非常的重要。”

而幾年之後國內的發展也恰好證明了這點,隻看國內的首富們從事的行業以及國內的企業排名便知道,這兩個領域,未來確實會成為財富的寵兒。

事實上,不僅在國內如此,在國外,九十年代也是一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年代,凡是和互聯網沾邊的東西,在九十年代,幾乎都成為了財富的寵兒,思科、微軟、網景、穀歌、雅虎以及國內的百度、新浪,這些都是明證,九十年代末一直持續到2000年的那場世界範圍內的網絡科技股泡沫便是這樣被吹起來的。

可惜,這個年代的人,或許他們已經開始認識到互聯網產業孫蘊藏的巨大價值,但是對這個價值具體有多大卻估計不足,有個權威的預測機構居然發表了一篇滑稽的聲明,認為在二十年內,刨除電腦業務的話,整個互聯網的產業鏈有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他們甚至認為這已經是比較樂觀的估計了。

現在看來,那所謂的專業預測,根本就是一個滑稽的笑話。實際情況是,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候,從納斯達克,一夜之間蒸發的財富便有數萬億美元之多,單單思科的市值便超過五千億,而思科所麵對的互聯網硬件市場便高達每年2000億美元。

這個年代,矽穀的投資者對互聯網產業潛力預測與實際有所差距,當然,他們更加沒有預測到的是,思科在未來幾年之內,很快便在互聯網硬件供應的領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互聯網硬件市場,每年200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很大一部分為思科貢獻了營業額。

這個年代的人不清楚,但是作為一個後來人,劉洵對於思科的前景似然看的無比清楚,更是知道互聯網產業,在九十年代後期到底擁有什麼樣的魔力,可以這麼說吧,九十年代末期,凡是和互聯網掛鉤的產業,隻要拿到納斯達克去上市,都對成為市場追捧的寵兒。類似於穀歌也亞馬遜這些公司,在上市錢,他們的年盈利不超過百萬美元,但是這並不影響這些公司上市之後的市值飆升到百億美元以上。

這個年代的人,顯然還想象不到,幾年之後的互聯網產業到底會發展到什麼地步,想象不到九十年代末期吹起來的互聯網泡沫到底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