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緊鑼密鼓(1 / 2)

郭保國的效率還不錯,到底是招商局的局長,隻花了三天的時間便把公司注冊的各項手續給辦理了下來,驗資的時候劉洵也拿出來一千萬的真金白銀放進指定的賬戶,於是乎,三月中旬,一家注冊資金為一千萬人民幣的華清電子公司便火熱出爐了。

大概此時,誰也不會想到,未來稱霸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的華清電子,初生的時候是這般的不起眼,這般的雲淡風輕。

當然,說不起眼也不對,畢竟是注冊資金高達一千萬的公司,放在昌平市也少見的很,隻不過劉洵刻意低調而已。

公司注冊了,至於廠房的選址也很快便定了下來,是在東關的郊區,那邊有著大片的廢棄廠房,劉洵隻花了一百二十萬便從遷移的老廠買下了一片近百畝的土地,而且正好是兩個相鄰的廢舊工廠,按照劉洵的估計,有這近百畝的地方,起碼,前兩年的土地是夠用了,至於後續發展擴建的時候,想必那時候的華清電子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名氣,在東關圈塊地方還是很容易的。

其實如果真的想搞到大片的土地,還有著更加簡單的方法,那便是行政劃撥了,九十年代,正是行政劃撥無比瘋狂的年代,官商勾結,很容易便能從政府拿到大片的土地,而且,有門路的人不僅能無償的從政府要到土地,還能反過來從政府身上要到補償。

以鍾衛民對劉洵的態度,在東關郊區這種小地方劃撥幾十畝上百畝的荒地,那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不過劉洵卻不喜歡這樣做,有些規則可以利用,有些空子可以鑽,有些勢可以借,但劉洵有自己的底線,他知道,如果想要走的長遠,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情是違心的……再說,百十來萬的,現在已經不放在劉洵的眼中了,該花則花。

同時,購買地皮的時候,那兩個廢棄的工廠附近正好有個昌平市的無線電廠,這家工廠原本也準備搬遷了,而且已經連續虧損了幾年,都到了經營不下去的地步,劉洵索性便把這個小廠花了幾十萬給收購了。

這個無線電廠雖然不大,不過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畢竟是電子產品的工廠,倒也方便做事情。

劉洵這邊剛剛做好了準備之後,薛璫舞便風風火火的從美國趕回來了,同時帶回來大批的研發資料和研發器材,以及三個研發人員,這三個人都是中國國際的技術人員,但是之前在美國工作,又被薛璫舞看中拉進了VCD的技術團隊,劉洵開出來的待遇不錯,研發的項目也很有吸引力,他們也便跟著薛璫舞回國進行研發工作了。這三個人的薪資都是年薪六萬,放在這個年代的國內,也算是天價的工資了,當然,比起薛璫舞來自然差遠了,他們不過是給薛璫舞打下手的罷了。

薛璫舞回國之後,立馬便雷厲風行起來,這個女人在凡是涉及到技術研發上邊的事情,表現出來的不是一般的偏執和狂熱,幹起事來風風火火的,也不是一般的心急和快速,看那摸樣,似乎恨不得馬上便把VCD給研發出來,這點倒讓劉洵很滿意,這樣熱愛工作的員工,哪個老板不喜歡?

因為薛璫舞之前在美國的時候就聯係過國內的技術人員,她對整個業界都標膠熟悉,所以,回國後,僅僅花了五天時間,薛璫舞便湊齊了一整個的研發團隊,很快便熱情澎湃的投入到研發的工作中去。

讓劉洵有些詫異和驚喜的是,薛璫舞在國內招的這些技術人員中,居然有薑萬猛在內,不得不說,這也算是一件奇事了。

實際上,薑萬猛對於廣播電視技術,那不是一般的熱愛,在萌生了VCD的想法之後,這個念頭便再也恩耐不住,再加上回國後也稍微做過一番調查,他對VCD,越發的不死心起來,尤其是在知道,有人和自己有同樣的想法,而且還捷足先登的買下了整個MPEG的專家組之後,薑萬猛就更加的恩耐不住了。這不,薛璫舞一招人,他便自己毛遂自薦的找上門來,安南省現代集團的工作,他也給辭掉了。

要說薑萬猛的技術,那自然是沒得說,眼光也是不錯,他的缺點便表現在,第一,不懂經營隻專精於技術,第二,忽略了專利的作用,不過對於劉洵來說,他這兩個缺點有和沒有是一個樣的,自己需要的是他的技術水準,又不需要他去經營企業,專利上邊也會安排專門的人去申請,所以,對於薑萬猛的加盟劉洵還是很高興的,他的年薪,也是除了薛璫舞之外最高的,年薪八萬元,整個研發團隊中,他的實力也是除了薛璫舞之外最強的,是第二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