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問計(2 / 3)

“薛虔生曾經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他有一個叔叔,改革開放初期曾經去過D省打工,在那裏賺到了第一桶金,九十年代中期雄心勃勃的回虔州創業,辦了一個製衣廠,專門製造外貿服裝,辦廠前兩年廠子還挺紅火的,後來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了,他的廠子一下子遇到了經營上的困境,貨品積壓,資金不能回籠,其實這個時候,隻要他有充足的資金保證,他還是能挺過這一段艱難時期的,因為他可以轉型麵對國內市場,當時國內市場還是很大的,完全可以滿足他這個製衣廠的市場需求。可是他向虔州市幾家國有銀行申請貸款都得不到批準,於是他就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借高利貸,他本來隻是應一時之急,把這段時間撐過去就把債還上,也不會傷元氣,可是他以前由於一直做外貿,對國內市場培育得不夠,而以前製作的那些成品服裝,由於主要是麵對海外市場,一時之間不能得到國內人群的認可,所以銷售情況一直不溫不火,資金回籠速度根本比不上高利貸利息的增長速度,就這樣,他被高利貸活活的拖垮了,一個本來很有希望的私營企業就這樣倒閉了。”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最終這些企業都被高利貸拖垮了。這些例子說明,虔州市也並不缺乏具有冒險精神,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如果能夠給他們以合適的政策支持,給他們資金支持,他們是有能力創業,並且獲得成功的!”

姚瑤對這些東西還真不是太了解,畢竟以前在團委工作,與這樣的事情距離太遙遠了。她問道:“江市長,高利貸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江海也知道,這並不是說姚瑤理解能力有問題,而是她以前並沒有接觸過多少實務,對這些東西沒有什麼概念而已,隻要她以後多多接觸,她理解起來還是很快的,她的接受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江海耐心的向姚瑤解釋道:“你可以算一下,高利貸的月利率低則三分,高的八分,一角的都有可能,這是什麼概念?就取個中間值,不高不低的五分月息吧,一百萬的本金,一個月的利息就是五萬,一年就是六十萬,而且這種利息的計算方法是利滾利,差不多一年多一點就翻一倍,這樣的利息誰付得起?又有什麼行業的利潤能夠支持?”

姚瑤自己算了一下,她不由得咋舌道:“真的啊,這麼高的利率,實在是太離譜了,可是既然這樣,那些人為什麼還要借呢?”

江海臉色凝重的搖頭道:“你是不明白那些人的苦衷啊,現在辦廠不容易啊,生產出了產品,還要愁銷售,產品銷售出去了,還要愁收款,現在很多銷售商,半年甚至一年能夠結一次銷售款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有的常年拖欠貨款,拖得你們工廠連進原料的錢都沒有,連交水電費的錢、發工資的錢都沒有,到這個時候你能怎麼辦?銀行借不到錢,唯一的選擇就是借高利貸了!”

江海說的就是當前比較嚴重的三角債問題,被三角債困擾的企業不可勝數,這就需要企業有比較充足的流動資金來支撐,維持正常生產,雖然貨款被拖欠,可是總還有還的時候,如果沒有維持生產的流動資金了,那廠子就真的要垮了。所以現代企業經營中有個說法就是現金為王,也就是因為這個情況。

江海的前世,在多個企業、公司都呆過,對拖欠貨款的情況了解得非常清楚,再加上這一世的經曆,他對這一現象可謂是了解得很深刻了,所以他一講,姚瑤就明白了。

不過姚瑤還是有不明白的地方:“江市長,這麼高的利率應該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啊,那政府怎麼不管一管呢?”

江海道:“一來這種民間借貸要監管並不容易,因為借錢的人跟放貸的人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要在事前監管,難度可想而知了,而就算能夠監管,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借錢的人要解燃眉之急,隻能借高利貸,借高利貸可能是慢性自殺,可是不借卻是馬上就死,你讓他們怎麼選擇?二來虔州市放高利貸的人,有許多都跟公職人員有所勾結,比如前公安局長紀宇軒,他被抓有一條罪狀不就是勾結社會人員,放高利貸,逼得好多人家破人亡嗎?你想想,連公安局長都從高利貸中獲益,誰還願意對高利貸進行監管?他們還不如自己也在裏麵分一杯呢。據我所知,在虔州市從事高利貸行業的,有許多公職人員,甚至包括銀行職工,他們有渠道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拿到資金,然後用高利率貸出去,從中漁利,而為了保證貸出去的錢能夠收回,他們基本上都與社會上的流氓混混有勾結,利用這些人使用暴力收回貸款,對社會秩序也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總之,用以前的模式來監管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什麼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