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宣傳(1 / 3)

接下來,盧成珂帶著眾人看了好幾幢客家土樓,他的老家就是鹿尾嶺鎮的,所以他對這裏也是非常熟悉,當地人看到他都很親熱,紛紛跟他打著招呼,喊著盧家老倌。

盧成珂帶著眾人看的第一幢客家土樓就是盧家的土樓,在這裏住的都是姓盧的人家,這幢土樓是圓形的,坐北朝南,直徑足有五六十米,土樓裏麵是四層樓的建築,據盧成珂說,可以容納好幾百人居住。

盧家在當地是大姓,盧家子弟也算是很有出息,除了盧成珂是縣文化局的副局長外,有一些子弟在外經商,而考上大學在外麵工作的也不少,有個名字還是在京城小有名氣的編劇,連左光哲聽了這個名字都連呼是熟人,隻是沒想到他就是虔州人,因為他已經在京城住了幾十年,看上去活脫脫的就是個京城人了。

土樓的中間是一個大祠堂,裏麵供奉著盧氏列祖列宗的牌位,據盧成珂說,虔州盧氏的遠祖可以上溯到古代中原的名門望族-範陽盧氏,後來曆次南遷,逐漸從北方遷移到了南方,最終停留在了虔州新昌縣,成為了新昌縣的大姓。

土樓內部由兩環同心圓樓組合而成,土木結構,這也是新昌縣最容易找到的兩種建築材料了。樓內按照中國傳統的易經八卦的原理布局,以粘土燒製的青磚分隔成了八個單元,樓房呈輻射八等分,分別對應乾坤坎離震艮巽兌八卦,每等分六間起腳為一卦,每卦關起門戶自成院落,打開門戶全樓貫通,每層二廳,四十四個房間,共有兩百零八個房間。

之所以用八卦來布局,是因為範陽盧氏以儒聞名,三國時的大儒盧植就是代表人物,而南遷至虔州新昌的這一支擅治易,所以這樣的布局也體現了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祖先也認為這樣的布局能夠讓住在樓裏的盧氏子孫們安居樂業。

樓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幢高二層的耳房,半月形,磚木結構,每幢六開間,一幢是學堂,一幢是以前盧氏經營的主業,也是新昌盧氏的族業,棉布作坊。

這幢土樓的建築完美的融入了中國傳統的易經八卦的儒家文化,達到了極高的建築藝術境界,讓左光哲讚不絕口,他表示在這幢土樓裏,一定要多拍一些鏡頭。

看完了盧氏土樓,已經到了吃飯時間,盧氏土樓現在的族長盧成梁是盧成珂的堂兄,他熱情的留這些客人們在土樓裏吃飯,盧成珂也幫堂兄留客,江海便同意了留在這裏吃飯。

盧氏家宴是非常具有盧氏特色的,其主菜用四個盤子,八個碗盛裝,寓意四平八穩,又代表四象八卦,這些菜都是虔州客家菜係裏的名菜,有米粉肉、釀豆腐、板鴨、蒸籠粉魚、尖椒炒小魚、青椒小炒肉等等,雖然食材都不算名貴,是很常見的食材,做法也是家常做法,可是都是盧家自己家養的牲畜或者是自己種的蔬菜,在江海看來,卻是香氣四溢,原汁原味,比起虔南縣那一頓野味宴不知道要好多少。

其實據盧成珂說,原來的盧氏家宴上也是不乏野味的,但是解放之後,這些野物大都成了保護動物,便都從盧氏家宴的餐桌上消失了,這一點也得到了江海的讚許,認為他們做得很好。

盧氏家宴端上餐桌的時候,擺盤是非常漂亮的,所以在開吃之前,左光哲也讓攝影師把這些菜肴都給拍了下來,這也是虔州客家文化的一部分嘛。

吃完了這頓飯,盧成珂又帶大家去其它幾幢土樓看了看,這些土樓也都是某個家族建造的,有一些家族也有著顯赫的郡望,比如太原王氏,博陵崔氏,隴西李氏等等,他們都把祖先的牌位供奉在了土樓正中的祠堂裏。

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牽強附會的成份,不過,大多數確實都是中原的名門世家逃難來到了南方,也隻有名門世家的力量,才能讓他們傳承千年,直到今天。

這些土樓建築各不相同,可是每幢土樓都是藝術價值極高的瑰寶。

看著這些土樓,就像是看到了一個個客家文化和中原古文化的博物館,讓左光哲好像是進入了一個大寶庫,充滿了創作的衝動。

當然,要開始拍攝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當然還是要稍做一些準備的,所以這一次攝製組也隻是跟這些土樓的住戶們預約了拍攝時間,有盧成珂這個本地人帶路,這些土樓的住戶們都很爽快的同意了他們的拍攝要求。

看完這些土樓,這一天就已經過完了,江海向左光哲、盧成珂等人道了一聲辛苦,便和燕良駒等人回了虔州。

一路上,燕良駒都在感歎,這些土樓建造得太漂亮了,他準備對這片土樓群進行開發,將這裏打造成一個旅遊熱點景區,一定不會比f省和d省那幾個著名的客家之鄉差。

對於江海來說,這片客家土樓的意義也不小,隻要運作得好,它們不但可以增加虔州市的旅遊收入,同樣可以提升虔州市的文化底蘊、知名度和形象,這對於虔州市整體實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