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長。我是李斌。”李斌敲響了周賜彥辦公室的門。
“進來。”周賜彥正在看一本厚厚的文獻集,這是沙市醫師協會印刷的最新一月與周賜彥所從事專業相關的、心血管外科的文獻集,裏麵包括了基礎性理論實驗和臨床診療規範的進展。
他把文獻集蓋上,轉過身來問:“你去調查的結果怎麼樣?”
李斌恭謹地走進,然後把抱在手裏的文件夾遞給周賜彥,一邊解說:“周會長,並沒有什麼問題。”
“方閑的研究生初試卷麵成績沒有達到醫師協會定下的基本線,也沒有達到方閑所考目標院校定的院校線。”
“而方閑去江區第二醫院應聘,也是自願的,是方閑的同學給他的一個建議。”
“不過讓人難以費解的就是,方閑於本月的等級測評中,突然就直接從lv7躍升到了lv14!”
對此,李斌除了表示共情之外,也別無他法。
畢竟,醫師協會聯合教育協會組織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屬於公平性的人才篩選考試。
雖然未必考試成績好,分數高的人,天賦就一定高。
但是文化成績好,分數高的人,能夠出人才的幾率更高……
絕對的庸才在裏麵的占比不多,因此予以教學資源的傾斜,有更大的容錯率。
隻是單純的筆試,就否定了方閑的天賦一般,而失去了去讀研究生的資格,雖然有點不太公平,但也是相對公平。
這世界本就不存在完美的公平。
“嗯。”周賜彥看著手裏相應的報表和文件,感慨道:“這樣至少在外科操作上,還是有一定天賦的,也不枉我被胡教授陰陽怪氣一番了。”
說到這,周賜彥忽然問李斌:“李斌,醫學中,你說外科的發展!”
“到底理論占比更加重要,還是操作占比更加重要?”
李斌的本專業並不是醫學相關的,他的專業領域是文學裏的管理學,當前的等級隻在lv27。他雖然在醫學協會裏麵入職,但是參與的都並不是決策方麵的工作。
因此李斌搖搖頭,道:“周會長,您這個問題可難倒我了。”
“外科學的操作,個體化太嚴重了。操作源於理論又會稍微高於理論,而外科學整體發展的過程,肯定是理論指導操作。”
“所以我沒辦法回答您的問題。”李斌講不出來裏麵的具體,專業的知識結構,所以隻能從整體性的框架上給了一個含糊其辭的答案。
李斌知道周賜彥這麼問,是基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擅長領域這種角度,來重新審視方閑不能去讀研究生,和目前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製度之間的利弊。
那是站的高度不一樣,周賜彥本身在醫學協會入職前,就是教學醫院的教授,退休之後,遠離了臨床,就是在為醫學的發展,醫學教學而散發最後的餘熱。
見識不一樣,考慮的角度肯定就有所不同。
雖然說,方閑的操作天賦很高,但是,現有的理論已經早就證實了,高級的操作天賦。
不管在六大協會的哪一個協會,能讓一個人達到峰值,也就是lv60,達到lv60以上的,基本沒有誰是完全靠著完美的操作去測評的。
而lv60的高度,也不是現在的李斌能夠了解的。
“嗯!你去吧。”周賜彥揮退了李斌,然後詳細地看著李斌剛剛帶來的這些資料。
然後長歎了一口氣,神色有些糾結。
其實,按照現在方閑的履曆看,喊方閑去進入到更加係統性的學習中,是最適合於他的。
有一個好的研究生導師,或者是好的老師,會讓他的天賦被最大化的挖掘,讓他以最快的時間達到很高的成就。
如果方閑明年再去考研究生,那也會耽擱蠻久,就此直接工作,會壓製住至少30%左右方閑以後個人成就的上限……
但是,如果隻是對外科的操作有天賦的話,以後的成長上限?
給方閑推薦一個老師,對周賜彥來說,並非是特別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