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生大大方方道:“我是劉洪生,今年24歲,畢業於漢城的漢中科技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五年製),今年應屆畢業。”
“在本科期間,綜合績點是3.8,目前已經發表學術文章一篇,發表於漢城的二類期刊上。”
“目前還有一篇文章正在修改過程中,擬投三類期刊。”
“並且第二篇文章研究的方向是基礎醫學領域,除此之外,我在本科期間,還在骨科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學習,學習到了……”
劉洪生慢吞吞地說著,相比起譚偉而言,他的訴說更加學院化和官方化。
上來就列舉了自己的具體成果,頗有一種要以成果壓死人的意思。
劉洪生說完後,譚偉和方閑二人都是目瞪口呆地看向了劉洪生,暗說了聲,真TM牛逼。
大知識時代,知識等於一切。
能夠發表學術性文章,就代表著,你在某一個領域,發現了既往沒有被發現的新東西。這也是獨屬於你的學術成果。
而擁有自己的學術成果,即便是對王永井,趙俊這樣的成熟醫師而言,都是極為困難的。
更別提還是發表於二類和三類期刊上的文章了。
大知識時代,聯邦下,各行各業,各大協會都有自己領域內的不同學術期刊進行了分級,以一到七類期刊來表示。
若要詳細對分級進行對應的話,那麼,一類期刊就相當於比較小型的地級市,比如方閑所在縣城所屬的吉市,這一級別的醫師協會開設的雜誌,在當地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二類期刊,就是相當於沙市這樣等級的地級市,作為前湘府的府城所屬的醫師協會,設立的雜誌,對沙市及周邊都有不弱的影響力。
三類期刊,乃是中、東南西北五州中的大城,比如說中州的漢城所屬的醫師協會,開辦的雜誌,影響一州的領域。
當然,四類、五類等以上的期刊,也可能開設在沙市或者漢城,但是它們的級別及影響力,已經可以輻射到整個華夏區乃至聯邦的亞太區……
像漢城這樣的大城,也有自己的二類甚至一類期刊……
目前,各大院校,對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要求,不過是發表一篇文章在一類期刊上,作為最低標準。名校則是有自己的獨有標準。
即便是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要求,也不過是一篇三類期刊或者是三篇二類期刊。
劉洪生才是本科,竟然就發了一片二類期刊的文章,而且還打算去投三類期刊,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與劉洪生一比,說起學術方麵,譚偉瞬間找不到任何的自信了。
秦雲舟聽完劉洪生的自我介紹,頓時有點目瞪口呆,然後非常率性地問了一句話:“劉洪生,你的學術成績既然這麼好,你是為什麼會選擇我們江區第二醫院的?”
說實話,即便秦雲舟身為江區第二醫院的副院長,他都覺得,像劉洪生這樣的人,不會來江區第二醫院就職。因為他太優秀了,以劉洪生現在的等級、潛力指數及他的學術水平。
他隨便去一個三乙醫院,應該都是不難的。
劉洪生的身材稍胖,此時他是站著回話的,然後摸了摸自己虛胖的肚子,似乎秦雲舟的這個尖銳問題,有點出乎了他的預料。
因為秦雲舟作為江區第二醫院的副院長,不應該問這話,但他還就是問了。
劉洪生於是很實在地回道:“秦院長,其實我報考的學校,乃是北州京城大學的研究生。我覺得沒把握能上岸,所以就想找一個相對比較穩妥的地方作為工作的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