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紫霄得法(1 / 2)

“行炁,亦稱引炁,導炁,領炁,運炁,通炁”。

“既指調動體內真炁,以通經脈”。

“初學行炁,鼻中引炁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鴻鈞笑著解釋道。

“那除了行炁之法,可還有其他修練之術”。老子問道,他這次打算有什麼問什麼,也不怕貪多嚼不爛,慢慢消化就是了。

“有,其行炁之外,還有心齋,坐忘,緣督,導引,吐納,聽息子,踵息,守靜,存想,守一,辟穀,服食,房中,胎息,外丹,內丹等諸法”。鴻鈞回道,他這次也是想出趟遠門,老子問什麼隻要他知道的,他都不會吝嗇。

“可否詳細些”。老子問道,這些他在地球上的時候也有所了解,隻不過因為工作問題,就沒了解太多,最多知道個名字。

“心齋,“齋”既清心之義,心齋指內心清淨”。

“炁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坐忘既靜坐忘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緣督既運行督脈。緣督以為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導引,既導行肢體,以通經絡。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為導引之法”。

“吐納,既吸入清炁,而呼出濁氣”。

“聽息,又稱“聽炁”。既靜心聽,以凝神合道”。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

“踵息既呼吸功深,而達於踵。聖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守靜,既收心求靜以守之。求道之法靜心為根”。

“存想,又稱存思,存神,既內聚精神,不使外遊”。

“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

“守一,既守心一處,或守一於道。我守其一,以處其和”。

“辟穀,又稱斷穀,既不食任何食物,專心服炁”。

“房中,又稱黃赤之道,其大要在於還精補腦一事耳”。

“胎息,既如胎兒般以肚臍呼吸。高層次的丹道胎息,可與天地同其呼吸”。

“人能依嬰在母腹中,自服內炁,握固守一,是名脂息”。

“外丹,又稱煉丹術,既用爐鼎等器具,燒煉天材地寶,煉成神丹,以為修煉之用”。

“夫金丹之藥物治煉之愈久,變化愈妙……服此二藥,煉人身體”。

“內丹,既以人身三寶,精,炁,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煉成丹”。

鴻鈞講的很詳細,老子聽的很認真,這些雖然都是基礎知識,可他也讓他逐漸了解了修煉的方法,不再是之前那樣的一頭霧水。

“這內丹,應當如何修?”老子想了一會,問道。

關於內丹,他知道也不多,隻是大概的知道,全真便是修的內丹,而以芧山為首的那一派,則是重符籙之道。

“說到這內丹,便不得不說三元丹法了,三元丹法,既天元丹法,地元丹法,人元丹法,合乎天地人三道”。

“天元丹法和地元丹法屬內丹,而人元丹法,則屬外丹”。

“天元丹法,又稱清淨功夫,既獨自一人,清淨修煉”。

“清淨丹法,一步有一步之層次,一步有一步之效果,最初從築基開始,經過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等過程,才能最終完成,達到天人合一,身外有身的高層次”。

“清淨功夫做到一定程度,有一點玄機須特別注意,就是不可執著肉體在腔子裏麵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