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森敬了一支煙,給淩世哲點燃,說道:“BOSS,入股汽車企業我讚同,但你想過沒有,大眾這些年一直都在走下坡路,他們已經連續虧損差不多有5年了。”
“確切的說是5零36天。”淩世哲糾正道:“現在除了日本的汽車外,歐洲、美國哪家汽車公司不是在虧錢,大眾汽車的虧損除了布雷森林體係和石油危機的因素以外,我看最大的問題還是它是國營的因素。”
“BOSS,你在賭德國政府會把大眾私有化?”
“這是顯而易見的,這麼虧下去,西德政府遲早有一天會這麼幹。他們不可一直為大眾的虧損埋單。”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BOSS,那我們就要好好的規劃一下了,首先我們要先把精工企業一分二,ECU、ABS、ESC,精密電磁控製閥等這些技術從安布雷拉精工設備製造企業中剝離出來,單獨成立一家公司後再跟大眾合作。我們想大眾身上獲得最大的利益,辦法隻有一個,讓大眾繼續虧損下去。
至於那它水星發動機(三菱4G63動機)就不要拿出來為好,這款發動機太優秀了,被大眾看見一定會打它的主意,如果把水星發動機用在他們新推出的高爾夫上,說不定大眾會因此扭虧為盈,到時候我們可就坐蠟了。”
淩世哲讚同艾莉森的觀點,可不是,如果大眾的人看到這款前世的三菱4G63發動機,他們一定會向淩世哲提出生產授權,就算拿不到授權,他們也會叫安布雷拉向他們提供水星發動機,因為你也是大眾的股東,應該為大眾汽車發展盡一份力,到時候淩世哲是給還是不給?
給,擺明是自己吃虧;不給,對方就會懷疑你入股大眾是別有用心,到時他的如意算盤就會全部落空,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這款發動機給藏好。
“BOSS,還有一件事情,既然你已經決定進軍汽車高端零配件產業,那麼汽車變速箱和底盤的開發也應該提上日程了。”
“變速箱我們不是已經在做了嗎?汽車底盤我看還是算了吧,大眾公司自己不會生產汽車底盤,還會用我們的?”
艾莉森搖搖頭說道:“BOSS,你沒有理解我的意思,我們是在做變速箱,但它隻是摩托車的變速箱,我說得是汽車變速箱。作為汽車高端零配件供應商,汽車底盤技術是必須要攻克的一個難關,比如說博士,它就開發汽車底盤技術,然後授權給那些汽車公司。這麼做的原因是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一旦那些汽車公司把他拋棄,博士就會拿著這些技術去找下一個廠家,或者是自己生產汽車。”
艾莉森的話讓淩世哲醒了過來,艾莉森說得沒錯,後世的博士公司一直是這麼做得,汽車上麵所有的零配件博士都能生產,造汽車隻是博士想不想造的問題。之所以博士要采取這種方法,除經濟利益因素外,最關鍵的是這些大型汽車生產廠家,都有自己的汽車零配件工廠。
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甩開博士單幹,而汽車公司有害怕市場上又多一個與他們競爭的對手,所以雙方達成了妥協,他們以向博士采購零配件作為交換條件,來換取博士不進入汽車產業。
找這麼看來,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向汽車變速箱和底盤上插一杠子才行,ECU看起來高端,但真正的核心還是在軟件的算法和數據庫上。
一般汽車公司買來ECU,廠家都會向他們公布ECU的源代碼,好讓汽車公司根據自己正在研製的發動機技術,好針對性的開發ECU軟件管理係統,以及推出自己的新算法,像後世的汽車所謂ECU升級就是如此。
ECU升級不是指換一台ECU,而是對ECU原有的軟件升級,也就是大家的俗說的“刷”ECU,比如說,一輛寶馬車,他原先的ECU是1.0版本,後來工程師找到了新的算法,這個新的算法比原來的算法,能夠極大的提高發動機燃油效率和經濟性,我們暫且稱為2.0,車主把汽車拿到4S店,把ECU原來的控製軟件由1.0升級到2.0,而這輛汽車重新“刷”了一遍ECU之後,汽車的性能明顯的提高了,這個過程就叫“刷”ECU。
ECU從研發到投產一般需要5到7年時間,有的需要10年以上時間(看你是什麼車,如果是邁巴赫、萊斯勞斯這種10年時間都不一定夠),不是說ECU的硬件和軟件開發很難,難點在與電腦和匹配發動機的各種標定數據,這是一項極度枯燥和長時間的工作。
廠家必須嚴格製定開發流程,認認真真的做好軟件測試工作,遇到問題必須認認真真的改不糊弄,才能做得好ECU的軟硬件,汽車公司才會賣你的ECU,跟開發數控機床的數控係統是一個道理。
“艾莉森我倒是想到一種變速箱,但它隻是手動的,而自動變速箱你有什麼要教我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