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姑奶奶是太後,姑娘即將封為皇後,皇上又對太後言聽計從,無所不聽,這天下分明還是他周家的,更甚至,還勝以往。
不明白太後和皇帝之間真正嫌隙的他們,今時今日,哪裏還將靖海王放在眼裏。
而靖海王自進京後,一直都找機會要找英宏的茬兒,畢竟是太平盛世的時候,人心和輿論都極為重要,一個人再怎麼手握重兵,都不能不顧忌這兩樣的。
在英宏自登基以來,明顯不是庸才,再加上靖海王知道,京城周圍護衛的軍隊亦絕對不弱,如此,若師出無名,他怎麼也不敢輕易露出什麼來。
為找英宏的把柄口實,他費了很大的心思,恰巧此時,周家為了徹底鏟除沈氏滿門,設計要將沈家趕盡殺絕,他坐在朝堂上,隻等著英宏舍不得殺沈氏時,他好借機發難。
他深信英宏一定不會讓沈氏死,這一點,在英宏陡然封周家女兒為妃,並許諾將來冊封皇後,以此這才換得那沈氏留下一條命來時,他心中就有了把握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軟肋,而沈氏女子,就是當朝皇帝的軟肋,這一點,他深信不疑。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金鑾殿上,英宏麵對著心愛的女人居然連眉頭都不皺一下,沈正遠被推出午門斬首,沈家大女兒當堂被刺死,沈家二位夫人相繼自我了斷,而皇帝心愛的那個女子,心痛神絕之下暈厥過去,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沒能令英宏對沈家說半句維護之言。
而關鍵時刻打斷他的,卻是那口口聲聲跟他站在一條線上的太後。
想到這裏,靖海王就恨得咬牙,老太婆,你敢利用戲耍於本王麼?
太後的利用算計本就讓靖海王滿腹怨憤,周國舅等人又囂張跋扈至極,見了他時的態度亦極不恭敬的,如此兩相一來,他和周家立時便生了嫌隙。
而英宏,亦同樣不能師出無名的冒然殺掉靖海王,他深知靖海王時刻都在想著造反,而自己,亦同樣隻能等到靖海王造反了,他才好名正言順的殺了他的。
有了這個感知,接下來的,無非就是怎麼才能將他引進自己張開的那個套子裏去。
其實引靖海王入套,說難很難,說容易也容易,在靖海王手中的兵力並消弭得差不多的時候,英宏命心腹大臣有意在朝中散出傳言:皇上忌憚靖海王,皇上要除掉靖海王……。
這樣的話傳到靖海王耳裏,他不管是因為野心還是要自保,都要先發製人。
周國舅自然也聽到了此類傳言,亦定然要告訴太後,不管周家如今怎麼得勢,太後心裏都明白,那是因為她手裏有靖海王這張王牌的緣故,所以,無論如何,她都不能讓靖海王真的被英宏鏟除去了的。
如此,她隻能又來幫助靖海王,一時間,兩人又站在了同一條利益的道路上。
而太後心裏亦有分寸,她既不想靖海王被除,也不想英宏出事,她要將皇帝和靖海王兩方全都了牢牢抓在手裏,讓他們彼此掣肘,彼此牽製,如此,才能任她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她這個心思,靖海王清楚,英宏也同樣明白,靖海王將計就計,英宏亦如此,接下來比的,就隻是誰的道行高了。
這三個人裏,拳頭最硬的到底是掌管天下的這一個,被英宏消弭了兵力還不自知的靖海王,為求自保,狗急跳牆之下,他決定冒險放手一搏,而被朝廷遊說過來的那些靖海王手下的人,亦早暗裏得到英宏的旨意,若靖海王要發兵,一定要假意順從,讓靖海王還以為自己依舊兵強馬壯,實力雄厚得可以跟朝廷抗衡。
唯有如此,他才敢造反,他才肯造反!
他隻有造反,英宏才能殺他!
就因為有了底氣,英宏才可以不買太後的帳,毫不留情的廢黜掉慧妃,讓太後難堪,他做這些,不過是要利用太後,讓他幫自己引那靖海王早日動手而已。
太後果然沉不住氣,命人傳信去國舅府,英宏命王文華截住給太後傳信的奴才,威嚇之下,那奴才知道是皇上的意思,為求保命,不敢不遵王文華等人的安排,如此,國舅府,榮壽宮乃至靖海王那邊後來傳送的信箋,其實已全都出自英宏之手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