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說書人正是說道精妙處,拍了案上的醒木,道
果不其然,少焉間,便有捕役通傳,眾人在耳室搬動青銅煉丹爐時,發現其中竟安放著個碧璽帶翠雲紋匣,雖年歲久遠,卻不染一絲纖塵,周遭處煙霧繚繞,偶有馥鬱詭香,曼妙清奇。
錢立見此,更是喜不自勝,細細研讀了銅器上的銘文,作恍然大悟狀後手舞足蹈,倒像失了心智,得了魔怔。陳世見此事有異,便難耐不住心中好奇,追問錢立,此匣來曆。
錢立令其屏退他人,才肯將事情原委緩緩道來。原來,這銘器上有載,此墓主生前確有長生不老之方,隻可惜,此方還未煉成,始皇便已駕鶴西去,故留下不老丹藥以傳世。
“此話可當真?”
聽聞此言,陳世欣喜若狂,若此言實屬,那匣中豈不是裝著不死仙丹。錢立識得銘器上古文,約莫不過四成,剩下的自是推測,不過,這雲紋匣雲煙繚繞,確為奇物,心下必有七成把握,就慫恿陳世親啟匣盒一探究竟。
古往今來,出土墓葬中凡有奇珍異寶者,墓葬皆為
能工巧匠所築,其中奇技淫巧之術,鮮為人知。
錢立恐這匣中有凶險機關,便設計喚陳世去開。陳世雖不解其意,卻也不輕易上套,叫這江湖小人給坑去,縱然他所言屬實,這匣中確有長生金丹,決計不肯隨意涉險。
更何況此墓詭秘古怪之處,饒是他博通古今,也聞所未聞,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故不敢輕舉妄動。
“陳世錢立不開這匣,隨意喚一個捕役來開便是了,此二人為何在墓中耽擱?”
故事至此,一食客忍俊不禁打斷道
說書人聽此言,亦是發笑,搖頭晃腦道
“這位看倌有所不知,此時,這兩人心中早已各有算盤。早些時候,陳世一心想將這墓葬中出土的金石玉器,呈送朝廷,以求謀取功名利祿,倘若有幸真尋有不死秘方,必將進獻天子,自己留下手抄副本,也是兩全齊美之法。
一來,這眾目睽睽之下,若有私心難堵悠悠眾口。二來,謀逆罪重,可連坐九族,加之陳世乃家世顯赫之輩,怎缺錢銀,斷不可讓他以身示法。
隻眼下,若錢立所言非虛,這匣中裝的可是長生丹藥,為世間獨此一份,故次,這兩人皆起了私心,才遣散眾人,有了後話。
再說兩人為此周旋了許久,錢立便敗下陣來,圍著玉匣左看右看,隱約透過燭火,看到晶瑩碧璽中的物件,觸手去碰那玉匣,竟感覺到冰涼刺骨之意,不禁連聲歎道,怪哉,奇哉。
錢立開了那匣,果真,見匣中置放著兩枚指甲蓋大小的朱色丹丸,須臾間,馥鬱詭香撲鼻而來,繚繞著整間耳室。兩人俱眼急手快,便一人一顆的分搶了這長生丹丸,並立下口頭協議,終生不可將此事與外人說明。”
“陳世既得了不死丹藥,不與第三人說,那你又如何得知?豈不是胡謅八扯麼?”
話已至此,堂下眾人皆難耐不住,紛紛叫喚,二樓雅室裏竟還有無名貴客,當場打賞了數十兩錢銀,以聽後事。
說書人得了這筆賞銀,越發的興致勃勃,縱然已經日薄西山,也毫無退走之意。牛飲了壺茶水,便急遽的將此故事講了下去。
話說錢立得了這絕世奇珍,待到翌日,便攜家帶口的遠走他鄉,再也沒了音訊。唯獨這陳世,得了長生不死仙丹,卻沒有自己服用,而是將它轉交給另一個人食用。
這個人便是陳世獨子陳綸,陳綸乃陳世與亡妻獨嫡,即便是後來陳世續弦再娶,也再沒所出。故自小如珠似玉的寶貝著。
無奈天不隨人願,陳綸向來體弱多病,數年前更是得了瘧疾,藥石罔效,將不久於人世。陳世取不死給其子服用,就是希望能救他一命,若真能保他餘生順遂,便再無他願。
古人有雲,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果不其然也。
可陳綸服用了古墓中所帶出的丹藥,不出數日,竟出了問題。
“什麼問題?”堂下有人問道
說書人麵目陰沉,用諱莫如深的語氣反問那人道
“諸位看官,你們可曾見過妖邪?”
“不曾親眼所見。”話罷,眾人皆聳肩悸栗。怪力亂神之事本就世間少有,多是以訛傳訛,鄉野裏村婦的胡謅編排之言,哪裏可曾親眼所見。
“陳綸服用了此藥,隻短短數日,偌大的眼框裏不知為何便隻留的滿目的眼白,沒了瞳眼,原本俊俏清瘦的五官,極速幹癟下垂,形如枯槁。周身也開始長些白毛異物、最可怕的是,陳綸已失去了意識,渾然變成了妖邪,成日裏再不吃熟肉,以活物為食。
陳世為了掩人耳目,便將其子鎖於府邸地庫,每日早晚親送數隻活禽,鮮魚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