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1 / 2)

陳三郎解釋道:“今天碼頭來了幾條不大的船,柴管事懶得去招呼,就讓我去了。船是北方來的,說他們那盛產紅棗,聽說我們這紅棗少,水運又極方便,就幾個人湊了點貨過來試試水。”

一口氣說了這麼大一段,陳三郎停了幾秒緩了口氣才又繼續,“我把他們介紹到了鎮上的幹貨店,他們跟店交易了一些,剩下的貨準備去縣裏試試。臨走前抓了把紅棗給我說是讓我嚐嚐,又給了一百文的感謝費。”

這外地的行商到新地方,怕的就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受騙或者被壓價,大都喜歡找碼頭管事幫著介紹牽線——給點辛苦費總比被騙好。

幾個紅棗商人去陳三郎介紹的店裏交易一番,覺得靠譜,對於陳三郎介紹的縣裏的情況也就有了幾分信任,給辛苦費時出手就大方多了。

“這麼大方的也不多見,要是這些行商都這樣,多好。”陳三郎略帶遺憾的感慨。

河圖鎮的碼頭經過擴展規模也算大,每日來往船隻不斷,或是見這水運方便過來行商的,或是在此停歇增加補給的,熱鬧非凡。

碼頭的大管事柴管事,自然不是每隻船都去招待——隻有大型船隻或規模大的船隊柴管事才親自去招呼;那些規模小的船隊,都是由陳三郎這樣的小管事去招呼和收停靠費等。這樣做也是給手下人留點油水——當然主要也是小船隊的人家也看不上就是,大船隊出手大方,一單給的辛苦費就抵好幾單小船隊的了。

柴管事看不上的陳三郎可不嫌,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不過大多小船隊確實小氣——多是給個一二十文的辛苦費,像今天這樣的陳三郎是極少遇到。

小船隊多是幾個同鄉或者幹脆就是家裏兄弟幾人組起來的,跑不遠,貨也少,路上還有風險,掙的也不過是個辛苦錢,如何大方的起來?

陳三郎對此也很理解,從不會因為錢少就敷衍了事,都會用心介紹靠譜的商家和附近貨物情況。

青杏吃著紅棗糕,看著床上的紅棗和銅錢,高興極了。暗道,就衝著自家爹這掙錢本事和靈活的心眼,日子就有盼頭啊!

要是遇上一心奉獻外加愚孝,恨不得榨幹自己奉獻全家的父母,青杏想,我可做不來改造奇葩父母,勇鬥極品親戚,撕逼分家的爽文大女主。

還是現在這樣好,家裏五十來畝地,每月也有活錢進賬,吃喝不愁;沒分家,勞動力也夠,自己不用小小年紀就要下田種地上山撿柴。

想到分家,青杏又有點犯愁——不同於以前看的大多種田文,女主都盼著分家,青杏是一點也不想分家的。

在青杏兩三歲時,家裏沒有如今太平,因著陳三郎經常偷懶,下地也是不下力,各房都有怨言。明顯如陳二嫂就直接在家罵罵咧咧,隱晦如陳大嫂陳四嫂就是經常冷著臉說些酸話。

不過這些嘀咕和嫌棄這兩年隨著碼頭的發展消失了——看著陳三郎每月交給家裏的錢,家裏再沒人嫌棄陳三郎不能幹了。

也是因此陳三郎夫婦和青杏對於要把收入的大半交給公中,都沒有過不滿——其他幾房在田地裏確實比三房付出多,總不能吃著家裏的糧食又想著掙的錢自己全留著吧。

青杏覺得,自家人丁少,連個男孩都沒有,要是分家了,在村裏妥妥的被欺負的對象啊。還是現在這樣現好:大家庭,人丁興旺,旁人不敢惹。家裏齊心協力,種田的種田,掙錢的掙錢,日子是一天好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