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天的, 就知道吃。對了,你一天在外麵玩什麼呢?”曾小蓮見青杏醒了,想起剛才陳三郎問的問題, 覺得是該好好問問。
“就是那樣唄, 能玩啥。”青杏被曾小蓮的問題弄得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明白她想問啥。
“我也不是不準你出去玩, ”曾小蓮怕閨女誤會自己,放輕聲音說道:“但是你也不能一天全在外麵, 除了吃飯, 我看你是一點不著家。玩可以玩,但是你多久沒背書了?”
“我又不考秀才,背啥書啊, 那些字能認清楚不就行啦?”青杏不高興——在她看來識字不當文盲不就夠了, 這年代她又不能進學, 背書幹啥啊。
曾小蓮皺眉, 有個當秀才的爹——特別是這個爹一不重男輕女, 二不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套說法,她自幼也是跟著父親讀過書的。
讀書哪是認個字就完事的——不背下來, 算讀過書嗎?
“好啦好啦, 青杏不愛背就不背嘛,多大點事。”陳三郎見狀出來緩和氣氛,“青杏說的對,女孩子,又不考秀才,不背就不背吧。”
陳三郎自己也就識幾個字,覺得青杏的想法沒啥問題。但是也不能光站閨女這邊,“青杏你也是, 幹嘛一天天的不著家?你娘那不也是擔心你?”
邊說,陳三郎邊給青杏使眼神,示意她說點好話哄哄曾小蓮。
“哎呀呀,娘,別生氣嘛。”接受到信號,青杏也不強了,對著曾小蓮撒嬌,“我這不是不想去弄基料嘛,才天天在外麵玩。等後麵奶奶不惦記著讓我去弄這個了,我肯定天天在家裏陪你。”
“說的好聽。”曾小蓮耐不住青杏的撒嬌,緊繃的臉放鬆了,“幫著幹點活咋啦?越發會偷懶了。”
說是這麼說,不過不再說什麼不讓出去玩這些話了——隻要青杏不是一天天在外麵把心玩野了,曾小蓮也就不再抓著不放。
“嘿嘿嘿,我可沒偷懶。”青杏笑嗬嗬的回應,笑完神神秘秘的透露,“我現在在琢磨一件大事呢。”
曾小蓮和陳三郎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道:“什麼大事?”
“現在
可不能說,要是弄成功了,那就是大事;不成功的話……就當沒有發生過吧。”青杏不準備透露更多了。
“我辦事,你們還不放心嗎?看看我前麵做的事,那有亂來的嗎?”青杏拍了拍胸脯保證到,“你們不用擔心的!”
這麼個小人拍著胸脯保證,怎麼看怎麼搞笑,曾小蓮和陳三郎費了好大的勁才把笑給忍住了,“那行,那我們可就等著看青杏的大事了。”
青杏看出兩人強忍的笑意,有些不滿意,不過沒說啥——哼,我一向用事實說話,等我成功了,保管把你們的眼珠子都給震驚掉。
“那我回去繼續睡覺啦。爹娘你們也早點休息。”說完青杏就蹬蹬蹬回到自己床上。
一時沒有睡意,青杏便在腦海裏不斷琢磨自己的新事業。
這段時間青杏為了躲陳母,一天天在外麵玩——那當然不是真的就是出去玩了,而是在不斷尋找新的靈感。
這次蚯蚓養殖的成功,給了青杏莫大的信心,也給了她極大的啟事——在家悶頭苦想怎麼能行呢?而且,就算想出來了,也很有可能水土不服啊!
於是,她開始上山下河,在村裏的每個角落閑逛——不對,不能叫閑逛,應該叫實地考察。
青杏試圖通過觀察,再次迸發一些靈感——能和現代學到的知識相連接的靈感,從而找到自己事業的第二春。
……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清早光著小腳丫~走遍樹林和山崗~”青杏邊唱邊蹦蹦躂躂的往山上去。
昨晚上後半夜下了場雨,她覺得今天自己收獲肯定更大——當然,她不是去做采蘑菇的小姑娘,而是去研究蘑菇生長環境的。
種蘑菇,這是她在多天觀察思考後後,找到的可以為之努力的新事業。
上輩子,她長期訂閱的科普雜誌在微博上說要做一期蘑菇主題的科普,微博配圖就是他們在閩南地區采訪時拍攝的菇房照片。
這引發了青杏對蘑菇種植的好奇——有時她在超市看見了也會猜測香菇是怎麼種出來的,但是那份微弱的好奇通常都是隨著購物結束便消失了,也沒真去了解過。
這次被微博內容勾起了興趣,但是雜誌出刊還有幾個月,等不及的青杏便先在網上查閱了一番。
光看資料不夠過癮——相較於各類菇類的種植技術,她其實對照片上的菇房更感興趣。
後來為了滿足好奇,她專程去了雜誌介紹的地方,實地參觀了當地菇房——也因此對口蘑的種植、生產過程有了比較係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