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52章 第五十二章(1 / 2)

陳母才不管陳老頭啥想法呢, 自顧自的說,“我這暫時有個想法,說出來大家一起琢磨琢磨。”

“要我說, 就把這養蚯蚓的法子, 跟村裏人說了吧。”

陳老頭聽得火冒三丈——這是準備絕了兩侄子的路啊!以前他也知道自家婆娘跟陳王氏相處不太好,但是沒想到陳母竟然要做到這一步。

“你也別急, 聽我說完。”陳母瞅著陳老頭臉色太難看,抓緊把自己的想法說完:“以前老五說的, 那叫啥——樹大招風!咱家養蚯蚓這事已經是村裏人都知道的了, 大家礙著老三的麵不敢多問,但是誰家心裏不嘀咕呢?”

“現在咱家裏又要種口蘑——這個更得讓人眼紅了吧。”陳母見眾人臉上有了思索的樣子,聲音就不那麼急了, 開始慢悠悠的說, “也別說什麼我們悄悄種, 這種了就要賣出去, 時間久了怎麼可能瞞得住?!”

“要我說, 反正咱家也不養那蚯蚓了,幹脆告訴村裏人, 讓大家都養, 忙活起來了,也就不會緊盯著咱家。”

說完這個,又安撫陳老頭,“也別說我不顧著發財、富貴他們,我都想過了,就算咱告訴了村裏,大家肯定也會捂得嚴嚴實實傳不到村外麵去,到時候發財、富貴還是可以開養殖場, 不過就是從賣給村裏人變成賣給村外人了嘛。”

“到時候就算村裏其他人家也開養殖場,也沒影響,畢竟那麼多村,就咱村裏這麼些人家養的,哪有賣不完的,無非就是更辛苦些,可是話說回來了,這掙錢哪有不辛苦的?”

“還有,發財、富貴也不是非要盯著賣蚯蚓對吧,到時候多養點雞鴨,拿蚯蚓來喂雞鴨,雞鴨不值錢些?”

陳母這話裏話外算是幫發財富貴兩兄弟以後的路都想的清清楚楚,也不能說人家不夠意思了。

陳老頭臉色終於沒那麼臭了,開始思考這些個說法——說到底,陳母說的村人眼紅的事,確實是個大問題。

雖然自家人丁興旺,兒子也算小有出息,可是說是出息,也隻是比普通村人好上那麼一點點。

這種口蘑不比養蚯蚓,村裏人以後有心打

聽打聽就能知道這價格有多貴,到時候,巨大的好處在眼前,村裏人還能有理智嗎?

他們可能做不出什麼大惡的事,但是時不時搞出些小動靜來,就足夠讓他們惡心麻煩的了。

這些不僅是陳老頭想到了,陳家幾兄弟也都想到了,陳大郎皺著眉頭開口:“娘說的有道理啊,這些問題我們是得先想好。”

陳三郎到底是當管事的,經多了事,很快就有了想法,“我這倒有個辦法,就是不知道你們願不願意。”

“有啥你就直接說,都是一家人,搞這些虛的幹嘛。”陳母瞪了陳三郎一眼,同時也搞明白了青杏那說話方式在哪學的了——真是盡挑壞的學。

“這個口蘑價格你們也知道,我們種出來到時候保不保得住這個法子很是困難。我就想,要不去找柴管事合夥吧。”

“跟柴管事談好分成,以後我們就說是柴家給的技術,幫柴家種。再分個三四成的毛利給柴管事。他坐著收錢,我們借著柴管事的名聲辦事,也就不怕別人使壞了。”這次陳三郎沒賣關子了,直接把自己想好的法子說了出來。

大家乍的一聽要把毛利分出去個三四成,下意識就覺得心痛,想拒絕,可是聽陳三郎聽完,又覺得有道理——自家畢竟是普通農戶,手握著這麼個賺錢法子,就跟小娃娃抱著金磚在鬧市走一樣,很不安全啊,如果能拖了柴家、柴管事的名,那就穩妥多了。

那可是柴家,在這縣裏誰敢跟柴家過不去?!

要說起柴管事為何能到這麼個油水充足的碼頭當管事,那就不得不提縣裏的典吏柴家了。

典吏指導的是縣衙三班六房裏的六房各房的頭頭。縣衙裏的設定跟朝廷到很類似,朝廷有個六部,縣衙就有個六房,對應的便是吏、戶、禮、兵、刑、工房六房。

柴家當家人便是那戶房的頭頭——那可是管著縣裏賦稅征收、催比、交納、解運,倉儲管理,民間房屋土地買賣、文契過戶、糾紛處理,以及經辦荒歉緩免賑濟等事【注】的頭頭,你說權利大不大?!

而且,跟縣令由朝廷派任不同,縣裏這些典吏都是世襲的——隻要你當

職時不幹什麼大事,縣令一般也不會收拾你,可不就父傳子子傳孫了嘛!這樣傳承下來,那典吏的家族能不壯大?

這樣的官職可能在正兒八經的進士眼裏是不入流,可是在當地百姓眼裏那可是了不起、萬萬不敢得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