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第173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1 / 3)

可能是過於心痛, 送完四個金手鐲後沒兩天,陳母就病倒了。

青杏十分心虛,還有些愧疚,早知道她就不順杆爬敲陳母的竹杠了。

好在大夫來得及時, 表示這是累著了, 青杏懸著的心才放下。

“老人家本來身子骨就弱, 聽丫鬟說, 這段時間沒少在外麵走動, 很少在家休息, 這怎麼行?”大夫叮囑陳三郎, “以後要注意保養,本身以前生病就落下了病根, 可不能輕視。”

這下換陳三郎心虛了,把陳母帶到縣裏來後,為了讓陳母知道縣裏生活多麼好, 行程安排得是滿了一點。

“我看老人精氣神挺好的 ,還以為沒問題”

“身體內裏是虛的,越興奮、高興,透支越快,”大夫眉頭皺起來,“陳老爺接下來可要好好注意,讓老人多在家修養。”

“那一定, 以前那是不知道, 這下肯定不會亂來, ”陳三郎保證道:“麻煩大夫開兩個溫補的方子,給我娘好好補補。”

“像什麼人參、鹿茸,不要怕貴。”陳三郎豪邁的說到。

“虛不受補, 老太太的身體可受不得那些,哎,我開個方子先吃著,以後最好經常請大夫上門把脈,隨時調整。”大夫常在富貴人家行走,倒沒少見陳三郎這種做派,已然十分淡定了。

“誒!都聽大夫你的。”陳三郎親自把大夫送出門後,回來清問青杏:“說吧,你最近幹了啥?剛剛一臉心虛?”

青杏便把金手鐲的事說了,“我就是看不慣奶理直氣壯偏心的樣子,以前在老宅偏心哥哥們,現在就算偏心的是我,我也不會屈服的!”

陳三郎被逗樂了,“那我是不是還得誇你有氣節?”

曾小蓮在一旁輕哼一聲,“看來你奶還是知道誰對她最好,你真是不知好歹,這次你奶估計小禾媳婦都沒給,就惦記給你了,讓你擺一道,不難受才怪。”

“那不然我把鐲子還她吧。”青杏撓撓頭。

“你奶的心意你就收著吧,”陳三郎搖搖頭,“我找個由頭補貼一三便是。”

邊說,陳三郎還偷偷瞄一眼曾小蓮,換回一個白眼。

不過曾小蓮這次沒說什麼,隻叮囑青杏:“這段時間好好在你奶跟前陪著,別讓老人覺得無聊。”

但是怎麼可能不無聊,這一下子不能出門了,說書沒得聽了,戲也沒得聽了,在這麼個宅子裏能幹嘛?陳母便開始鬧著要回陳家村。

“大夫都說了,我這個身子就是得慢慢養,那我回村裏養不是一樣的嗎?”陳母很不高興,在這不能出門,她連說話的人都沒有,日子還有什麼意思?

“那怎麼一樣,村裏條件有縣裏好嗎?”被折騰多了,陳三郎也有些不耐煩了,“在這裏,好的大夫隨喊隨到,什麼都給你用好的,回了村裏,大哥那有什麼?”

“三弟你這話什麼意思?”陳大郎今兒來看望陳母,哪知道剛進屋就聽到這話,也急了:“你這是說我舍不得給娘花錢嗎?”

“大哥,你別添亂了,快來勸勸娘吧,在這把身體養好了多好。”陳三郎轉開話題。

“哼,死我也要死在自己房子裏,老大,今兒就把我接回去。”陳母是下定決心要回陳家村了,早先的新鮮勁過去了,她無比懷念起陳家村,她十幾歲嫁到陳家,在老宅子裏生孩子、過日子,現在老了要不行了,再好的地方也比不上那。

見陳大郎不說話,陳母生氣的問:“怎麼,怕我沒了髒了你屋子?”

“娘!”陳大郎和陳三郎齊齊大喊。

不過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也隻能聽陳母的了。不過陳三郎還是留兩人又多住了幾天,把大夫喊來又給把脈一次,多開了些溫補的藥材,才駕著馬車把人送回去了。

“哎,這人老了,真是不講理。”送人回來後,陳三郎跟曾小蓮抱怨,“咱們這多好的條件,說什麼無聊,我看青杏不都陪著說話嗎?”

青杏聽著聲過來了:“還是不一樣,我陪著說話,早先能回憶些往事,但是久了奶肯定就覺得沒意思了,回了村裏跟熟人更有話說吧。”

“就是不考慮考慮我的心情,”陳三郎小聲嘀咕,說著提高音量:“我以後肯定跟著石頭走,絕不讓他操心。”

“越說越離譜,你就一個兒子,想換著地方住還沒機會,”曾小蓮嗬斥,“真要擔心,大不了跟林大夫約好,讓他每個月受累跑一趟陳家村給娘看看就是,咱們把錢給足一點,馬車安排好,想來他是沒意見的。”

“是這個理!”陳三郎笑著看向曾小蓮:“我怎麼沒想到這一茬,還是你腦子好使。”

“讓林大夫去的頻繁一點,缺什麼藥材、補品,我們也能及時知道,到時候買好送回去,也就跟把娘留在縣裏沒什麼區別了。像青杏說的,回去了能說話的人多了,說不定娘心裏一高興,身體還好些。”

“好,都聽你的。”陳三郎很高興,他覺得別看曾小蓮平日裏很冷淡,但大是大非上還是相當明理,這不,把自己沒考慮到的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那要說曾小蓮這次這麼上心呢?是因為她突然意識到,婆婆這身子骨好壞可不隻關係著兒孫們的心情,也影響著她女兒的婚事啊!

現在距離木府老太太去世過去有大半年了,木家的孝期越來越短,她生怕婆婆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事,自家閨女可是再也耽誤不起了!

這些想法,曾小蓮隻在自己心頭轉悠,丁點不外露,隻在對待陳母的事情上,越發上心,每月陳三郎送大夫回陳家村,她也帶著青杏一起回去,就希望陳母能自己想明白個中關聯,好好保重身體。

陳三郎一家回去的勤了,陳四郎夫婦也不甘落後,特別是他們住鎮上,回去的也相當勤快,每次也不空手,拿的東西比不上陳三郎們,但是家裏開著雜貨鋪,日常用品少不了。

陳三嫂說起來就罵他們雞賊,“明明也是有牛車的人,偏偏回來要走路,非得拎著大包小包在村裏走上一遭,得些誇獎才滿足,哪裏是回來孝敬老人,這是回來賺好名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