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樂思會化妝。雖然說不上多麼擅長, 但是她很自信能夠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希爾達也會化妝。她說,以前在舞團中的時候,化妝是一項必備的技能。登台之前, 化妝師一般都會很忙,無法妥善地處理每一位舞者的妝容。
當陶樂思發現希爾達的所謂“會化妝”是指會使用刷子把整張臉像刷了幾噸大白, 用黑色的色彩把眼皮整個塗黑, 然後用深紅色的口紅將嘴唇抹得好像剛吃完小孩之後,她嚴肅地糾正,這不叫會化妝,這叫做能夠區分化妝品的用途,然後將它們分別抹在臉上而已。
會化妝意味著, 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修飾不完美的部分, 展現出一個更加美麗的自己,並且能夠根據應用的場合隨時調整它們的風格。
比如說,現在她們將要去音樂廳聽一場音樂會, 貝多芬《萊奧諾拉序曲》第三號, 和他的田園交響曲。陶樂思不算非常喜歡貝多芬,但是她喜歡和希爾達一起去聽音樂會, 並且決定親自給希爾達化妝和挑選衣服。
“你本身就已經很美了, 我的夫人,”陶樂思捧著希爾達的臉,溫柔地說道, “但是化妝能夠使你的美麗更加突出,無論你想突出什麼——你深邃的眼睛,或是你秀氣的骨骼。”
“我知道,桃樂絲, ”希爾達回答她,“我相信你,你能夠將任何人都修飾得更美。”
陶樂思準備了很多化妝品和化妝工具,它們像是古玩愛好者的收藏架一般,擺滿了整個桌麵。但是八十年代的化妝用品顯然不如四十年後的化妝品種類繁多,即使在經濟相對較為發達的歐洲而言也一樣。不過通過陶樂思不懈地搜刮各類百貨商場,還是湊齊了比較基本的化妝工具。
有的化妝品品牌陶樂思並不陌生,比如美寶蓮、蘭蔻、蜜絲佛陀,也有一些陶樂思未曾見過的牌子,比如丹祺、卡夏爾。
陶樂思在桌麵的瓶瓶罐罐之間檢索了一通,挑選了一瓶粉底液。
“首先是底妝,夫人。”
她在手指上倒了一點粉底液,輕柔地塗抹在希爾達的臉頰、額頭和下巴上,隨後將它們緩慢地、打著圈地塗開。
“我可以自己來,桃樂絲。”希爾達看起來有點不太自然。她抿了抿嘴,躲避開陶樂思的眼神。
但是陶樂思的動作溫柔而不容拒絕,她用手指摩挲著撫摸希爾達麵龐的每一個角落,確保顏色完全均勻了。現在,希爾達的臉看起來沒有那麼蒼白,但仍然缺乏血色。
“好一點的粉底液會保證很長一段時間之後都不會暗沉,雖然我不確認我正在使用的這種產品是否具有這種功能……算了,我們還是接著上一點腮紅吧。”
陶樂思打開一管口紅。口紅的殼子很好看,盡管它的形狀令陶樂思有點不快地想到了烏利爾雲上宮殿裏那些裝飾著豎形條紋的羅馬立柱。口紅顏色呈現一種偏橘的紅色,很像是後來流行的番茄色。
陶樂思用指尖沾取了一點口紅的顏色,小心地塗抹在希爾達的臉頰上,然後將它緩慢暈開。
“我知道我專門買了腮紅,”陶樂思說,“但是我更喜歡用口紅作為腮紅,這大概是一點個人的小癖好。”
上好腮紅,再撲了一遍散粉後,底妝差不多就完成了,陶樂思端詳著她的作品,滿意地點點頭。
她一直沒有購買到足夠細膩的底妝產品,所有的粉餅粉質顆粒都太粗了,但是至少能夠遮擋一下臉上的細紋和瑕疵。
“然後是眼妝。”陶樂思說著,一邊從化妝品中挑選著合適的眼影和刷子。
歐美化妝品的眼影盤大多都像水粉顏料盤一樣五彩繽紛,其中很難選出陶樂思所喜歡的顏色。但是這難不倒陶樂思,隻要買回來一百種不同顏色的眼影,就總會有陶樂思所喜歡的顏色。
“先用一種比較淺、比較亮的顏色打底,”陶樂思說著,用一支刷子沾著亮色的粉末掃著希爾達的眼皮,她一直都覺得希爾達的眼睛是她臉上最美的地方,所以她時而隻覺得用一些深一些的顏色強調出她眼睛的輪廓即可,時而又覺得必須在希爾達的眼睛上需要畫出一座彩虹,“然後用深一點的顏色加深眼尾……我喜歡這種偏一點紫色的紅色調。”
她發現自己下手有點重了,希爾達的眼尾現在看起來好像被人打了一拳——當然,陶樂思篤信這是這種眼影產品太過顯色的問題,而不是她化妝技術的問題。於是她馬上又拿了一支幹淨的刷子,將多餘的顏色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