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2)

端公趕屍,稗官勾魂。

這是長江以北流傳的一個民間傳說。

這句話中的端公和稗官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什麼惡人,而是一種古老的職業。

這兩個稱呼大家從字麵上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含糊,不過我換種說法的話興許大家就容易理解了,那就是江北趕屍匠。

這兩種人自古隻活動在長江以北地區,和湘西的趕屍匠共存於世,趕屍和勾魂也都是用來幫助那些客死他鄉的人回歸故裏的手段。

端公和稗官本是同宗,隻因為大部分人不願意依靠皇權謀生,這才有了分歧,民間生活的人才另起爐灶取了端公這個稱謂,從此就水火不容了。

我本人聽說過很多趕屍人的傳說,但大部分傳說都是偏向於端公以蠱馭屍方麵的,由於這些傳聞比較常見,因此我對端公這一行的興趣並不是太濃。

至於說稗官,古來就有稗官野史一詞,而稗官指的就是皇帝身邊的禦用說書人,也就是專門給皇帝講故事的,最關鍵的是據說他們的故事都是從鬼嘴裏聽來的。

另外傳說稱部分稗官還會勾魂手段,借以蠱惑人心,要不然的話他們在皇帝身邊是根本待不久的,更重要的是稗官的手段跟端公不同,端公針對死人,而稗官卻針對活人,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搞的人心惶惶,端公不得已才無數次進宮刺殺。

勾魂手段曆來被傳說的玄之又玄,但從我遍訪民間了解到的線索來看,這種手段應該是因為古時科學技術不發達而被世人所誤解了,其實真正的勾魂手段很有技術含量。

不過由於曆史文獻中對稗官勾魂的記載實在太少,二來是因為時代進步造成稗官一脈的沒落,因此真正的勾魂術也麵臨失傳的危險。

我叫花銘,是某怪談雜誌的特約撰稿人,最近時間無意接觸到了上述的材料,才忽然想寫一些有關的故事。

無奈的是我遍訪了奇聞的源頭舊址,結果卻所獲不多,而正當我打算放棄的時候,卻忽然看到了柳暗花明,並且我也沒想到真正的傳奇其實一直就在我的身邊,隻不過這個傳奇來的實在是有些曲折。

從湖南無功返京的那天一早,我接到了老家父親打來的電話,電話裏父親的聲音特別的低沉,他告訴我爺爺快不行了,希望我能回去見他老人家最後一麵。

我是跟著爺爺長大的,爺孫間的感情自然是根深蒂固,聽到爺爺病危的我自然是寢食難安,當晚就驅車趕回了老家。

我的老家地處黃土高原,黃河中遊的東岸,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曆史悠久不說,古來的詭異傳說也多的不勝枚舉。

不過當時我牽掛病危的爺爺,根本就沒有這個閑情逸致去感歎古老的曆史傳說,而是開足了馬力,一路不停的朝縣城方向奔去。

縣城裏的房子是用我掙來的第一桶金買的,為的就是略盡孝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更重要的是就是讓爺爺享福。

因為縣城裏的條件比鄉下好的多,生病就醫也比較近便,所以我特意囑咐父親把爺爺也接過來。

可無奈的是爺爺放不下鄉下的那些老友,還怕花家的老宅無人看管荒廢了,全家人勸了幾次才好不容易做通了思想工作,但是等我到家之後才聽母親說爺爺早就已經回鄉下了,還說他必須要死在老宅裏。

一聽這話我也心急如焚,也趕緊讓母親上車,之後就驅車直奔了祖宅方向的明都村。

一路上我還向母親詢問了爺爺的病況,母親的說法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爺爺天年已到,想不走都不行了。

聽完這番話我心裏也陣陣泛酸,腦子裏滿是小時候和爺爺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越是去回想這些,我車就開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