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一起出手,自然不免會碰到,但是三方彼此也都心照不宣,自己調查自己的。
當然霍狄也還是將這事稟報給了弘文帝。
“無妨,這件事不光是針對朕,同樣也將他們兩人都拉入了旋渦,他們要調查那就調查吧,多一個人,也能多一點機會。”
得到他的話,霍狄也不在管,三方自己調查自己的。
而三皇子被下毒的事,也還是沒能封鎖住。
當京城的人聽說這個消息後,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晉王。
正如陸杳杳前麵所猜想的那樣,隨著消息傳開,原本已經默認弘文帝詔書的天下百姓你,開始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
一些事腐儒,借此機會開始大肆宣揚聖人規矩。
不少百姓被帶動,一時間東洲各地是流言四起,矛頭直指晉王,雖然沒有明麵上說是他下毒還三皇子。
但是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有暗指。
晉王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憤怒得不行,心裏也是狠狠的為這些腐儒記下了一筆。
等到以後上位之後,一定要好好的收拾一下這些腐儒。
當真以為有一張嘴就天下無敵了?
而禦書房裏,弘文帝聽到這個消息後,臉色也是十分難看,直接下令王德調遣天子衛去調查是什麼人挑的頭。
一旦查到是誰,就圍繞著詳細調查,若是有違法亂紀,直接公布出現,然後責令當地官府捉拿問罪。
他在位這些年,要說最讓他憤恨不已的人,第一是鎮國公和王皇後,第二是世家,第三便是這些民間腐儒。
屁本事沒有點,就隻會仗著一張嘴搬弄是非,挑動民意,同皇權對著幹。
一天天張口閉口就是聖人規矩,完全不管不顧時下的情況,生搬硬套。
倒是陸杳杳那邊,對此倒是一點也沒在意,畢竟實在意料之中的事,防是防不住的,唯有盡快將背後的人找出來,才能化解。
一連過去五天,在這五天的時間裏,各地好些個有名望的讀書人都被捉拿下獄。
這些人背地裏趕的那些醃臢事,也事無巨細的都被揭開。
不少百姓都是震動不已,這些個一向滿口仁義道德的讀書人,賢人,私底下居然幹了這麼多喪盡天良的事。
雖然前麵因為紙張和印刷術的出現,弘文帝已經將書本推向了廣大百姓。
但畢竟時間還短,不過也就才一二年的時間,雖然讀書識字的平民和寒門子弟增加了不少你,但是底蘊上還遠遠不足。
而這次那些能調動當地民意的腐儒,幾乎都是成名多年的人物。
要麼是當地的豪紳士族,要麼就是一些個家學悠久的小世家成員。
而這些人,表麵上看著衣著光鮮,但是背地裏可沒少幹欺壓百姓的事。
就說那些和各地的豪紳士族吧,這些年可沒夥同官員幹一些個土地兼並的事。
要不然為什麼,這些個讀書人,不做生意,整日裏隻知道花天酒地,但是家財和土地卻越來越多呢?
而當地的一些百姓卻是越來越窮?
昔日弘文帝隻是沒辦法動,畢竟這是利益集團實在太大,稍有不慎就會動搖國本,但是這次是這些混賬自己撞上來,若是不給教訓,還真以為他好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