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醫書還是武林秘籍(1 / 2)

看著茶幾上攤開的四本古書,李誌揚感到一陣頭疼還有這些許的失望。這是個油紙包裏既不是黃金也不是什麼價值連城的古董,而是四本古書,三本很厚,一本很薄。

這幾本書看上去都有年頭了,都沒有書名,都是手抄本。李誌揚翻了一下,裏麵都是從右到左的豎寫體的手抄本。裏麵還都是毛筆撰寫的文字,出了一本是李誌揚認識的小楷,另外幾本李誌揚甚至有很多字都不認識。

這讓從小就學習簡體字,和從左到右賭橫體書寫的課本的李誌揚很不適應。李誌揚最後沒辦法抱著幾本書來到樓上他專門的電腦遊戲室,開始問起了百度大嬸,這才磕磕絆絆的讀完了最薄的那一本,對這幾本書也算有了基本的了解。

原來這本書來至一名叫陳慶的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可不簡單,他的祖祖輩輩都是中醫世家。曆代祖上都曾經是皇宮裏的太醫,先後俯視過明清幾代的皇帝,也算是醫道世家。可是到了乾隆帝末年,老先生的祖輩卷入了宮廷皇位繼承的鬥爭,最後流落民間,隱姓埋名,家道衰落。

為了躲避皇帝的追殺,老先生的祖輩流落出了京城,一直是四處遊醫懸壺濟世。後來到了清朝末年,到處匪患重生,各處軍閥爭霸,老先生的父親沒辦法有讚助按回到了京城。還好這時候大清王朝已經是奄奄一息,皇權式微,他家也隱姓埋名了幾代,不再被追殺,也就在京城紮了根。

這一大家子也就得以靠他父親的醫術謀生,幾經亂世,政權更迭,他家有從新在京城立足了腳,並且憑借著祖傳的醫術名聲漸響。北洋和民國時代都曾經和一些當時的名家大族有所交往,也算小有名氣。到後來陳慶作為一家之主之時,靠著老祖宗傳下的幾個秘方,他家的醫堂藥坊已經是京城非常有名的一家,家業興旺。後來RB鬼子占了北平,逼著陳家交出幾個秘方,老人家也算有骨氣,就是不給,這也惹惱了RB鬼子和一眾漢奸走狗,最後愣是把老爺子鬧的個家破人亡,隻剩下一兒一女。

後來RB鬼子戰敗投降,有打起了內戰,最後太祖一統天下,建立了新政權。老人家和倆個子女有重操舊業,救死扶傷。可哪成想,沒過幾年有鬧起了十年浩劫,老先生過去和舊社會軍閥有所交往的那段記錄又被翻了出來,當時就被造反派打到,關進了牛棚。

老爺子的倆個子女在當時也是受盡了折磨,最後不堪屈辱雙雙自盡身亡。老爺子也是身心具灰,緊接著又被送去下鄉改造。本就年事已高,一番折騰下來老爺子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可又實在不忍心自己家曆代的醫術就這麼跟他進了棺材絕技。於是就把自己一直精心收藏的祖輩留下的幾本醫書藏在隨身的藤條箱子裏,他當時正好住在買柳編的那個老頭家裏,於是就把這箱子送與了對他不錯的那個買箱子的老頭。這基本醫書也就等著後世有緣人能發現,要是能加以善用,陳慶老爺子他也覺得算是不愧對列祖列宗了。

這買箱子的老頭家裏貧窮,沒有幾件像樣的器具,加上他一直敬重讀書人,就把這藤條箱子放在家裏當衣櫃來使用。平時也就存放些衣物很少搬動,所以箱子一直保存的很好,他也沒發現這裏麵的玄機。

誰知道在他到京城買箱子的時候,卻便宜了李誌揚,這基本古醫書就這麼到了他的手裏。可是李誌揚看著手裏的醫書卻有點哭笑不得,一來他並不懂什麼醫術,二來這些書上很多都是陳家先人的一些醫療筆記,和一些古方偏方,有些字更是生僻難懂直看的李誌揚頭大無比。而且現在國內正風行中醫無用論,這可讓他怎樣是好。

不過最薄的那本小冊子裏麵的一些內容卻引起了李誌揚的興趣,這本小冊子正是陳慶老先生的一些醫療筆記心得,還有他對另外幾本書的介紹,還有引起他興趣的就是陳老先生留下的一套鍛煉功法。

原來這套功法正是陳老先生的現任所創,經曆代先祖改進而成,這正是一套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功法。陳老先生那麼大年紀接受批鬥,並且能挺過來也是全靠這套功法打熬下來的身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