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揚名立萬(1 / 3)

第五百五十七章揚名立萬

不過李誌揚在一細想,就覺得自己這完全是杞人憂天了,要知道這能源行業可是國家壟斷,尤其是電力口子。

幾乎所有的發電廠,現在都是國營的,而且一些私人參股的風力發電企業,也是要在今年,國家推出了大規模的相關政策之後,才會迅速的出現在市場。

但是又很多風電企業,也基本是不賺錢的,甚至還是虧順經營的狀態,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還有一個大型國有壟斷企業的存在,這個企業就是國家電網公司。

要知道比起什麼發電廠之類的企業而言,真正掌控著市場,並且真正的麵對終端消費者的企業,是國家電網公司。

所以就算你自己私人能夠建立起一個發電廠,但是要是人家國家電網公司不給你麵子,根本就不給你並網的話,那的電廠也就是白搭。

所以李誌揚現在想的什麼電力公司,還基本不可能成立,想了也是白想。

“對了,曹哥,你那邊看看,如果把這個項目的結果用到,咱們自己的那個海水淡化廠的話,那麼需要多少的那樣的太陽能電池,造價需要多少?”

李誌揚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先把這麼先進的技術用到自己的海水淡化廠上,畢竟先的那些風力組,也隻夠維持海水淡化廠,經營現在這個供水入帝都的項目的。

現在他的那塊場地上裝了大概有四個小型的風力發電廠,如果以後他的海水淡化廠的規模要擴大,生產出更多的淡水,來供應整個天朝北方對淡化水的需求的話,那麼這將會需要更多的能源,也就是電力。

如果這些額外的電力能源,都是需要像國家購買的話,那麼將會大大的提高,他的海水淡化成本,而且也違反了他在最開始要搞這個海水淡化廠的初衷。

要知道目前海水淡化處理的手段有很多,而其中製約那些缺水國家擴大海水淡化處理的需求的最大原因,就是成本

所以他李誌揚之所以要投資這個海水淡化項目,就是因為曹廣給他說過,如果他的這個項目,能夠成功的話,那麼就是會成功在低成本的這個方麵。

所以李誌揚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將這些太陽能電力裝置,用到自己的海水淡化廠上。

“嗬嗬,誌揚,按照霍夫曼博士也做了同期的實驗,如果需要維持咱們的海水淡化廠生產,並且擴大生產規模,給整個天朝的北方進行海水淡化供應的話,那麼最起碼,需要十二平方公裏的鋪設。這樣就可以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為海水淡化處理場,提供電力供應了。”

曹廣在電話那邊回答李誌揚到。

李誌揚一聽,感覺還好所需的麵積不大,要知道太陽能發電廠,到現在還沒有形成規模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這個太陽能發電設備對場地的需求。

往往需要日照長,並且麵積非常大的場地,還好要多謝霍夫曼博士的這個研究成果,這樣一來,他所需的場地成本才不會那麼大。

不過這樣一來,他就無需急著建設那麼多的太陽能發電廠了,因為他要等。

等到顧長天入主了蒙古省之後,到時候隻要自己在帝都供水的項目上實驗成功,那麼到時候蒙古省將會第一個向自己伸出橄欖枝。

到時候自然會有很多省市找上門來,他們都需要用水,而他們自然會為自己提供,太陽能發電所需要的場地。

甚至還會有很多的城市,自願的要為,自己的海水淡化生產成本買單的,因為那些地方實在是太需要水了。

比如蒙古省的煤都,阿爾多斯,還有黑海,或者是西聯浩特這樣的城市,這些地方李誌揚可都是去過的。

那些城市幹燥的簡直就是難以想象,缺水也是到了有點令人感覺發指的地步,每年到了春秋季節,哪裏都會遭受沙塵暴的侵擾。

當地的政府,也不是沒有進行一些防風抗旱的舉措,但是最後都因為缺水,而導致最後功敗垂成了。

當地的百姓,更是對水,尤其是淡水,有著難以理解的渴望

而且那些地方都還有很多煤,比如黑海那個城市,哪裏盛產煤,很多就是露天煤礦,但是還是有更多的煤礦,就埋在地下。

但是那些煤是沒辦法開采出來的,就是因為哪裏有地下火在燃燒,並且已經燃燒了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了,但是當地缺水幹旱,而且因為地下火的燃燒,還引起了地表水蒸發過量等問題。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心循環,當地的理解政府,都在努力,可是依舊是沒有什麼太好的效果,就是因為他們實在是太缺水了。

所以李誌揚記得很清楚,當初有專家,提出因渤海海水的時候,當時蒙古省的很多城市,就接受的最快。

甚至國家還沒有審批通過那個項目,就已經有很多城市,和那個專家組簽訂了合同或者是意向書之類的文件。

當然不排除有些人,想要借機搞**的同時,但是也從另外一個方麵反映出了,當地的政府對水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