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洞徹殄文(3 / 3)

“張毅城幫了我家很大的忙,救了我和我姥爺,他說那些本領都是您教的!”柳蒙蒙道。

“什麼?”張國忠蒙了,看著張毅城,“這…到底怎麼回事?我…我教你什麼了?”

“哎,你甭管了…!對了,你給我們講講,這四角號碼*查字典,怎麼查?”張毅城拿了本字典遞給張國忠,轉頭跟柳蒙蒙開吹,“我爸以前是大學教授,放心,沒有他不會的東西…”

張國忠一陣苦笑,自己就當過兩年的中專老師,什麼時候跑大學教書去了?這個倒黴孩子,怎麼跟他老伯一樣能吹啊?

拿過字典,張國忠開始給兩個孩子講四角號碼查字法,講著講著,忽然萌生出一個念頭,等到給兩個孩子講完了,立即跑到了自己的屋裏,翻出了以前香港警方從趙昆成家保險櫃裏翻出的那本書。

“難道說…這…是本字典?”張國忠一陣疑惑,翻出了以前趙樂肚子裏藏的那個絲絹,開始一個符號一個符號的核對。

大概經過了一下午的時間,終於對出了一個大概,結果讓張國忠大喜過望,原來這本書確實是一本殄文字典,借助這本字典,張國忠找到了趙樂的真實死因,其原因與自己當初所猜測的大相徑庭。

殄文譯文如下:

鏨龍乃九,破之有八,然大義者必思遠矚,故存其一,待大義用之,則不負漢王也。

然,送漢王之手書擄於閹黨,吾乃知大限不久矣,故存斯陣圖於身腹,若吾後人取之,破其真仙即得山中至寶,金銀可國,夫成大業!

“我說那個朱棣怎麼不惜把朝鮮人進貢的長鬯都搬過去了呢!”張國忠滿麵春風,“原來他也怕自己死後皇位讓那個‘漢王’篡了…”看到這,張國忠又翻起了《功名絮》,發現這個“漢王”,也就是“靖難”時救過朱棣的朱高煦*,在朱棣死後第二年也就是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便於樂安起兵造反,並勾結英國公張輔為內應,後來兵敗,被押回北京處死。

原來,這趙樂在生前已經破掉了鏨龍陣,但其勾結漢王朱高煦謀反,故意留了一個真仙台不破,想拖到朱棣死後,把寶藏留給朱高煦起兵之用,但後來卻被朱棣抓了個現行,才被誅滅九族的,按《功名絮》的記載,朱高煦曾多次救過朱棣,且在朝中黨羽眾多,所以朱棣即使知道了朱高煦想造反,也並沒對他下手,而是把趙樂這個倒黴蛋當成了出氣筒…

“錯怪朱棣了…”開始,張國忠還以為朱棣是因為自私,不想讓後世摘自己的勞動果實才殺趙樂的,現在看來,這趙樂確實是想謀反,怪不得,在他的棺槨上,朱棣要刻以“龍上虎下”這種略帶諷刺性的圖案呢……

注解*:

四角號碼:一種早期的查字典方法,對漢字的每個筆劃都有編號,將每個字四個角的筆劃編號按順序組合起來,就能查到該漢字,由於掌握起來有難度,所以現在已經很少應用了。

漢王朱高煦: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靖難”時立有戰功,多次營救朱棣於危難之中。遂恃功自傲,凶悍不法,妄想篡太子之位。洪熙元年(1425)六月,他曾企圖伏擊宣宗,結果失敗。宣德元年(1426)八月一日,朱高煦趁北京地震之機,在樂安(今山東廣饒東北)謀反,設立王軍府、千哨,分官授職,並勾結英國公張輔為內應。宣宗朱瞻基在大學士楊榮的勸諫下禦駕親征朱高煦。八日,宣宗率軍出征,二十日到達樂安城北,大軍將城圍得水泄不通,朱高煦的護衛軍不戰而降。二十一日,朱高煦出降,被解回京師,禁錮於皇城內,後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