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章 第 4 章(1 / 2)

“……無盡的海洋中,升起渾圓如滿月的陸地……萬物萬靈生息繁衍……沃土之下,不被光輝眷顧之所,陰暗的氣息滋長……地獄之門於極西之地開啟,黑暗之子現世……舒展光翼,光輝之主最虔誠的信徒淨化世間汙穢……真神降臨,魔患終平……陸地破碎離散,居中者形如葉,為神聖於凡世之行宮,謂之聖,東方……”

十五六的半大少年捧著厚重的典籍,悉心研讀。

這裏是世界的中心,是光輝之主的地上行宮,是所有生於光明的生靈向往的聖地。好吧,很多人都不信這個了。光輝之主已經沉寂太久了。這裏是光明教廷的總部——這個說法總不會錯。

在光明教廷的典籍中,被譽為光輝之主的神祇創造了這個世界。光輝之下,人類居住的陸地漂浮在無盡的海洋之上。世界的背麵,不被光輝眷顧的領域,滋生著無盡的黑暗,無數邪惡的存在在那裏誕生。它們貪婪可鄙,無時無刻不覬覦著光輝之下的世界。戰爭曾經發生,黑暗之子曾經踏足這個美好的世界,魔焰曾經炙烤西方的領土,以致直到今日,西方大陸依舊貧瘠,難以生存。黑暗之子最終離開了,因為光輝之主派遣他最虔誠的信徒,有著潔白羽翼的天使,對抗邪惡的魔物。最後,光輝之主親自出手,將魔王驅逐。戰爭結束,天使回到了永恒的光輝國度。那些與天使並肩作戰的人們,組建了光明教廷,在滿目瘡痍的大地上,傳播光輝的信仰。

光明教廷傳承了漫長的歲月,早已是等級分明。最高領袖是教皇,教皇之下有七位紅衣主教,對應光輝之主欣賞的七種美德,也對應著永恒的光輝國度中,七位天使長。紅衣主教之下,還有各個地區的主教、神官。除此之外,有不參與教廷決策,單純作為武力擔當的聖殿騎士團。哦,是的,不能忘了異端裁判所,那是在教廷內部都諱莫如深的存在。

無論是教皇、主教,還是聖殿騎士團,亦或是異端裁判所,想要身處其中,都需要能力,以及功績。教廷中有一個特別的存在,不需要能力,不需要功勞,可謂生而高貴——光明聖子。

尋找光明聖子的法子是教廷的不傳之秘。光明聖子是被光明寵愛著的孩子。光明聖子尚在繈褓之中就會被教廷找到,帶回聖城,悉心教導,最終成為新一任教皇。從沒有哪位光明聖子辜負教廷的期許。然而,生而高貴的光明聖子降臨時間不定。光明聖子注定成為教皇,成為教皇的,卻不一定是光明聖子。在那個被期許的孩子不曾來臨的歲月,下一任教皇在七位紅衣主教中誕生。

當然,在成為教皇之前,聖子還需要許多修行。

伊恩是這一代的光明聖子。他有著金色的頭發,蒼藍如天空的眸子,英俊純潔的麵容。他是符合人們對光明期待的美好少年。

如今,伊恩聖子將迎來人生的第一次挑戰——前往智慧之城,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

不,智慧之城當然不是龍潭虎穴。那裏是智慧的殿堂,彙集了無數先賢的偉力。隻是,明光教廷和智慧之城的立場,有些微妙。事實上,所有的統治者,提起智慧之城,態度都很微妙。

曾經,作為光明信仰在凡世的正統,光明教廷一直自詡為一切真理的司掌者。智慧之城的建立,意味著有識之士自行開始探尋世間的真理。光明教廷的那些個“真理”,除了最開始傳承自天使的,更多的是前輩們自行領悟的。人嘛,總會犯錯誤。“真理”也不總是“真”的。經過幾次打臉行為,光明教廷自然看智慧之城不順眼。雙方針鋒相對過,兵戎相見過,也握手言和過。至少表麵上,兩者能夠和平相處。可要說心無芥蒂,那就是騙人了。

統治者們對智慧之城態度微妙就更可以理解了。智慧之城的學者們經常跑出來,開個書院,交個學徒——老百姓識字明理的多了,就不好騙了。另一方麵呢,智慧之城不光有抱著書本不撒手的老學究,還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強大法師、能夠憑借外力上天入地的煉金術師,以及千百年來累積的種種資源。哪個統治者看著這些不眼紅?直接動手是不想了,沒看光明教廷都铩羽而歸嗎。打好關係,總能得到點兒好處。

本來,光明教廷和智慧之城已經和平共處上百年。隻是,前幾年,智慧之城中出現了一個新的論點:教廷的神術和光明魔法本質上沒有區別。如果這個論點成立,下一步就該論證神是否存在了。這是教廷無法忍受的。聖子這個時候去智慧之城“交流學習”,不能讓人不在意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