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市中心的一處辦公樓上,陸然坐在一間辦公室中翻看著手中的一踏資料。
“這就是這半年來分社的業績嗎?”
在陸然麵前的沙發上,還坐著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而陸然此話也正是對這名中年男子所說。
“是的陸先生,所有的數據都在這裏了。”聽了陸然的問話,中年男子苦笑了一聲回道。
這裏是青雲出版社在M國的分社,而在陸然麵前的中年男子,則正是這分社的負責人楚耀明。
自從陸然加入青雲出版社,憑借著他幾部作品的熱銷,出版社規模愈加擴大,已經不遜於華國排名前十的那些出版社的規模,鑒於這種情況,就在半年前,劉青雲做出了一個決定,決定在M國建立一個分社,為下一部出版社麵對西方世界做準備。
這次陸然來M國參加好聲音大賽,劉青雲便事先找過他,希望他在M國的比賽結束後順便去分社看一看,實地考察一下分社目前的情況與發展前景,陸然此時就是在做這麼一件事,可這個結果卻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那麼就是說,這半年來,我們出版社就隻出版了兩部作品,銷量還如此之低?”在楚耀明無奈的回答之後,陸然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
剛剛他來到分社,表明身份之後便要求查看一下分社這半年來的業務,可是沒想到竟然看到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青雲出版社的根基是在華國,而華國的大部分作品若是翻譯成外語便是完全沒辦法表達其中內涵,因此劉青雲在派楚耀明過來M國這邊的時候便交代了,最好是一切從頭開始,就從M國本地收取作品出版,雖然一開始會困難一些,但一步步走下來總是會有些積累的。
無論是劉青雲還是陸然,其實都預見了分社可能會麵臨的困難,但真正來到了這裏,陸然才真正發現了情況的嚴峻。
一家出版社,半年的時間,僅僅出版了兩部作品,而且每一部銷量都不超過一百!
是的,是一百,不是一百萬,可憐的兩位數的數字就這麼擺在陸然的眼前,讓他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陸先生,您是不知道啊,咱們在M國沒有一點的根基,稍稍有點名氣的作家都有自己固定的合作出版社,而那些沒有名氣的,也不會投稿到咱們這種沒有絲毫業績的出版社中,就這麼兩部作品,就已經盡了我們這半年來所有的努力了。另外銷量的問題,我們在這邊人生地不熟的,根本沒有什麼銷售渠道,銷量慘淡成這樣,實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見到陸然皺眉,楚耀明便忍不住開口抱怨了起來。
楚耀明是青雲出版社的老員工了,在總部也算是高層管理者了,手中也握有百分之三的出版社股份,大大小小也算是個股東。半年前剛剛接到劉青雲交給他的任務時,楚耀明也是滿懷雄心壯誌,一心想著要在M國開創一個良好的局麵,為出版社的下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事實證明他當時的確是想得太簡單了,真正來到了這裏,才發現自己要麵對怎樣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