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第五十二章(1 / 3)

高句麗之戰,又曆經了一年之久。

顧修回朝時,正巧是立冬那日,一場大雪下得整個汴京城都白了。還是與上次一樣,顧修先於京郊大營安頓駐軍,安排軍將分批回家探望家人。

韓墨初也告了假,帶著幾壇高麗帶回的上等米酒去蘇澈的小醫館內與人敘舊說話。

酒過三巡,韓墨初毫不客氣的抱走了蘇澈存了十幾天的診費去與顧修的五十金配了副好鞍。原先的那副太硬,顧修騎得久了,腰背都磨破了。

入宮前一日,顧修也如去歲一般先行前往靜華寺去探望孟氏皇後,第二日才入朝述職。

顧修離宮征戰的這一年以來,朝中局勢再生變故。

這一年來,君王身上添了些有年紀人才有的弱症,玉玄宮中便給君王製了一種格外靈驗的長生金丹。君王每每覺得氣血翻湧,或是四肢乏倦,服之便可精神百倍。因此宮中玉玄宮內的丹房幾乎晝夜不閑。

日常起居除了老太監崔尚,便隻要寵臣南曦一人服侍。每日下了朝也不再會見大臣,再議朝政。

輔國將軍丁玉老將軍去世,其嫡長子丁潤承席爵位。丁潤其人與忠勤宰輔韓明曾是昔日同窗,權臣之間的平衡與製約似乎被打破了。

敬元候顧值之妻如願生下皇長孫,君王已然下旨於新歲之時將敬元候一家接回京中,且準其居於先前的王府之內。

珹王顧偃於南方清查鹽鐵稅務,溝通四方商路,一舉補足了國朝連續兩年征戰而日漸空虛的國庫,君王欣喜將顧偃平地抬成了親王。

端王顧伸也在朝堂之上接連為君王辦了幾件大事,在僅有幾人扶持的情形下,將事情辦得還算漂亮。從而暫時甩脫了這些年廢物的名頭。

六皇子顧攸則找到了意中人,是麗妃金氏母族的堂侄女與顧攸同歲,聽說隻是隨其母入宮探望麗妃,便被六皇子顧攸一眼看中了。君王對待顧攸的態度一向是偏心疼愛,架不住顧攸三日磨蹭便下旨賜婚,婚期便定在了次年二月。為了成全麗妃的臉麵,還破格將尚未成年也寸功未立的顧攸封了寧郡王。唯有王府,到底還是沒有設在顧修的戰王府隔壁。

晴昭公主去歲年底帶著漠南部的歲供回朝小住了七八日,便因漠南部族中的瑣事不得不啟程返回。

含元殿上的大朝會上,高句麗世子莫支離頭上纏著繃帶匍匐跪地在前。韓墨初雙手捧著降表高聲宣讀,降表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著對國朝王師的畏懼。

君王顧鴻在朝上擁著一簇狐裘,嘴角隨著韓墨初的念訟漸漸上揚。這場勝仗,算是徹徹底底的震懾住了國朝周邊的那些小國,有些小國為了乞求和平連歲供也比往年多上不少。

大朝會上,君王顧鴻接受了莫支離提出的議和條件,當著眾朝臣的麵誇讚顧修為“國之刀鋒”

並當朝下旨將其封為親王,授一品護國大將軍之職,與君王同掌虎符。如此一來,除了君王親衛的禦林軍,整個國朝的武將幾乎都被籠絡到了顧修麾下。

顧鴻將顧修這麵大旗穩穩的立在軍中,既然輔國將軍丁家已經不是完全中立,那麼便自然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製約。

雖然同為親王,但顧修這個一刀一槍拚出來的爵位明顯比珹王顧偃的要重得多。

一時間,顧修戰王府的門檻都快被踏破了,無論先前有沒有過交集的都要登門賀上一賀。

顧修仍是那樣,隻交心,不收禮。隻結交,不結黨。

立冬過後,天氣徹底冷將下來。

君王顧鴻便搬入了崇寧宮的暖閣之連朝會也改成了五日一朝,內守著溫香軟玉的南曦安然度日。

那日午後,君王顧鴻正靠在南曦的膝頭小憩,老太監崔尚手持拂塵由門外進來輕聲通傳:“陛下,韓參軍求見。”

顧鴻緩緩的張開眼睛,側過半個身子斂眉問道:“他來,可有何事?”

“回陛下,聽說韓參軍是依戰王殿下的吩咐,將那些朝臣送來的賀禮擬了禮單呈與陛下,改日好將那些東西充入國庫。”

顧鴻聞言翻身坐了起來伸手揉著微微發脹的太陽穴自言自語道:“嘶這對死心眼兒朕算是教不會了。”顧鴻朝崔尚擺擺手道:“算了,你讓他進來吧。”

韓墨初身著正四品武將朝服肩上搭著素色的輕裘,襯得正值青年的男子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