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才是全麵發展的楷模。
學校裏有很多的課程,數學物理化學語文英語地理曆史政治體育音樂等等等等。學科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以什麼為基準有一個輕重緩急的區分。比如說大家一個姓,但是偏偏姓英語比姓音樂重要。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自修課是各個老師爭奪得很厲害的一門課程,但是從來自修課上隻看見有數理化語文英語的老師來上課,從來不見有體育音樂的安排。原因很簡單,因為考試的時候這些課程分數的比例大。由此可見,所謂素質教育,其實到現在,也隻是停留在一個大家一起說說的階段。
我覺得有一個成語根本不能用在學生身上,那就是——不務正業。
學生的學習,對有的人來說充其量就是一個九年製義務教育的過程而已。或許對有些學生的意義是學習到一些知識。知識是指課本上的知識。但是,不論學什麼知識,在沒有轉化成報酬之前,就是說,在你還沒有工作之前,就沒有不務正業這個說法。
比如說,我喜歡踢球,這是不務正業嗎?可能有人會說,學生的正業是學習。對。那學習足球技術算不算學習?那還不如說學生的正業就是考試得了。可是沒有人會這麼說,因為太難聽了。
如果學生下課後老踢球算是不務正業,那老師炒股票算不算不務正業?那老師會說:不算,因為炒股票是業餘的事情。
好,至少我沒見過專門逃課為了踢球的人。但是,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如果一個學生很喜歡專注於除了應付考試以外的別的東西,比如踢球打球上網寫作等等等等,很多人的評價就是不務正業。不光老師家長這樣看,別的學生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這樣認為。結果往往是老師出麵加以幹涉。
老師的權力是否大到可以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喜歡做這件事情的份上呢?上麵我已經說過,在中國,教師的地位和權力都被神話了,什麼東西被神話以後下一步必然是說很多胡話,教師就是如此。
你不能說他們這麼做是出於什麼好的動機。如果有一個人作惡多端,方圓幾百裏的人都怕他,我看不順眼一斧子劈死他,也是要判刑的。
我覺得在學校裏很多權利義務之類的事情都被淡化了。學生永遠都是一個弱勢群體。當然也有厲害的學生,學校通用於所有學生的不通用於他,他並不是什麼有個性的人,有個性的人早被開除了,哪輪得到他爬學校頭上。那為什麼不開除他?
學校噴水池就是他爹讚助的。
說回去。我在上學的時候,喜歡踢球。有人諷刺我說再踢也踢不到國家隊,踢再好也好不過羅納爾多,踢了有什麼意思?不許踢了!
那麼,如果你自己喜歡開車,我對你說:你再開也開不到麥克拉倫車隊去,開再快也快不過舒馬赫,開了有什麼意思,駕照沒收了。你是不是覺得我在狡辯?
喜歡隻是一種喜歡而已,不一定要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才算成功。我喜歡一件事情並且做這件事情覺得很高興,就是成功了。
況且,國家隊的人難道都是大學畢業了再學踢球的?
我自己也曾經想過,這樣的言語會不會抹殺一個天才。萬一我真的將來踢得比羅納爾多好,那不是很可惜?
可是,我覺得這也不可能。如果你真是一個天才,除了殘酷的鎮壓(比如直接把你扔牢裏判個無期),別的基本上都不能動搖什麼。在一件事情上要有世界級別的成就,至少在剛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要有超人的熱情。衝動一點兒的,你不讓我踢球是吧,我跟你拚了。冷靜一點兒的,你不讓我踢球是吧,我照踢。
所以,好多人不要埋怨天才被埋沒。因為誰誰誰說一兩句話就放棄了的,就算不對你說那些話,你也成不了天才。
我上學的時候情況也是如此,對真正才能的歧視十分嚴重。比如我數理化語文英語全很好,音樂體育計算機都零分,連開機都不會,我還是一個優等生。但是如果我音樂體育計算機好得讓人發指,葡萄牙語說得跟母語似的,但是數學英語和化學全不及格,我也是個差生。
而且,中國有一個概念一錯錯了幾十年——“全麵發展的學生”。我退學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討論是全麵發展的學生好還是我這樣片麵發展的學生好,全國好多人好多觀點。這是一場胡討論。
我其實才是全麵發展的楷模。
我文章寫得好,字也漂亮,封麵設計創意一流,攝影不錯,以前學校的長跑紀錄都是我的,區裏比賽從來沒有掉出過第二,足球踢得不錯,參加賽車以後第一年的成績也不錯,那真是太全麵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