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yuè)進(?-218)字文謙,陽平衛國(今河南清豐)人。東漢末年名將,曹操帳下將領。以膽識英烈最早投奔曹操,為帳前吏。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諡曰威侯。
於禁(?-221)字文則,泰山钜平(今山東泰安寧陽縣瓷窯鎮西大平村)人。三國時期曹魏武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左將軍,假節鉞。諡曰厲侯。有一子於圭(此人曾被關羽水淹七軍)
張郃(?—231)字儁乂,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渡之戰時,本為袁紹部將的張郃投降了曹操,並在曹操帳下多立功勳,張郃多次抵禦蜀漢諸葛亮的進攻,於公元231年在木門道被諸葛亮設伏射死。
徐晃(?-227年),字公明,三國時期河東楊縣(今中國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與張遼、樂進、於禁、張郃並稱曹操手下“五子良將”。公元227年病死,死後諡壯侯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魏朝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諡為文皇帝(魏文帝),葬於首陽陵。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後的長子。由於文學方麵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並稱為“三曹”。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文學家。漢族,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後世將曹植,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稱“三曹”。
東吳
吳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周瑜(175-210)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美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呂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將與割據軍閥。曾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術效力,被封為徐州牧,後自成一方勢力,於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注:被認為是三國第一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