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你認識自己的寶貝嗎?(6)(1 / 1)

這個時候,各位家長的反應也大相徑庭。

有的家長會很鎮定地坐在寶寶身後,不參與、不幫助、不提示,隻是認真地觀察寶寶的表現;而有的家長則忍不住要幹預、要幫忙,甚至從動嘴發展到動手親自幫忙操作。

訓練課程結束以後,一位爸爸迫不及待地來找我。他說今天的思維體驗活動讓他大受刺激:寶寶剛出生時,他就給寶寶報名新生兒撫觸課程;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學“新愛嬰”等早教課程;11個月大的時候接受“閃卡”訓練……一直以來,寶寶在同齡孩子中都是他的驕傲。但是今天,寶寶的表現讓他很失望,在整個環節中,他的寶寶不能聽從指令,更不能完成操作,而是在教室裏跑來跑去,旁若無人。他覺得自己的教育徹底失敗了。

我沒有立即回答他的問題,隻是請他一起去遊戲室看孩子在“玩”中的表現。此時孩子們正在玩磁力拚板,旁邊的小姑娘拚了一座大城堡,而他的寶寶隻用一塊長方形,上麵頂了一個三角形,他看了越發著急,“你看看,人家用了那麼多材料,拚了一個又大又好的城堡,而他隻用了兩塊拚板,一點兒都不動腦子!”

我湊到寶寶身邊,悄悄地問他:“寶寶,告訴老師,你在拚什麼?”

寶寶不理我。

這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對他而言,我是一個陌生人。

於是我又問:“我猜到了,你在拚房子,對不對?”

寶寶點了點頭,還是不說話。

爸爸火了,“人家拚房子,你也拚房子,可你看看你拚的這是房子嗎?”

寶寶一下子蒙了,小嘴一撇,委屈得要哭,我馬上把他摟在懷裏,小聲安慰道:“寶寶拚的房子雖然小,但是很漂亮,而且寶寶拚得比較快喲!”

寶寶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深深地點了點頭。

“剛剛寶寶和小姐姐都在拚房子,寶寶拚得比較快,而小姐姐拚得比較大,你們兩個表現得都很棒!寶寶,現在咱們能不能也拚一個大點兒的房子呢?”

寶寶點了點頭,開始擺弄圖形塊。

沒過多久,他也拚出了一所大房子。

這個時候我才回答孩子爸爸的問題:“考查孩子的能力,不能隻看形式。家長更多的時候要做個獨具慧眼的觀察者,孩子行為背後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最初拚圖的時候,大家一起拚房子,並沒有說考查的要求是快還是大,隻說要拚最像的。那麼孩子能夠隻用兩塊圖形,就能拚出很形象的小房子,說明他已經完成了指令,而且他是以最快捷的方法完成的。我們要看孩子的思維過程,這個遠比結果重要。很多時候,孩子看似不配合或者不能令家長滿意,作為家長不要忙著責備他,而首先要檢視自己的指令是否清楚明確。”

孩子爸爸仿佛明白了,可是他依舊有些耿耿於懷,“那剛才在訓練課上,他都沒有完成老師的指令,別的孩子在給小熊分東西的時候,他在地上爬,根本不聽指令,那又是為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