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原本十分外向,此時更像是報喜一樣興高采烈地對園園爸爸說:“叔叔,我今天得了三張獎勵貼紙。”同時還用小手使勁在胸口上拍著,示意園園爸爸看她衣服上的貼紙。
園園一向內向,但是比較喜歡跟隨,於是她也使勁兒拍著自己的胸口:“爸爸,我也得了小貼貼!”
“拍,使勁拍。一點兒也不疼!”園園爸爸麵色平靜地看著自己的女兒。
其實他說的是反話,覺得孩子沒有必要為了表現,如此使勁地拍打自己的胸口,他也不喜歡孩子這樣的取寵和誇張反應。
然而園園和糖糖都不理解園園爸爸話裏的真正含義,受到“鼓勵”之後則更加使勁地拍著自己的小胸脯,一邊拍一邊笑。
園園爸爸的麵色越來越陰沉。
其實,在學前期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榜樣和積極的正麵引導。孩子的行為能力以模仿學習為主,要讓孩子怎樣做,家長就要先做給孩子看。孩子對一些語言指令往往不會有直接反應,所以家長應該輔以身體語言,如手勢、動作,讓孩子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這個階段,孩子是無法理解“反話”的。
家長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麵前說“反話”和“氣話”。
那麼,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才能讓孩子停下自己所專注的遊戲而聽從父母的指令呢?
其實與其在事後發火,不如事前先給孩子一些提示的話語,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
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之前,可以先將時間安排告訴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比如,媽媽可以在暢陽開始遊戲之前就先告訴他:“寶貝,現在是11點半,我們12點要回家吃飯,不然肚子餓,就會影響長個子。你可以先搭會兒積木,12點咱們一起回家,吃完飯媽媽再陪你玩半小時。”孩子雖然還沒有時間觀念,但大概會知道時間是怎樣安排的,就會比較有心理準備,到需要改變活動時,也能比較容易接受。不僅如此,千萬不要等到12點再催孩
子。由於孩子的記憶力保持時間比較短,很容易忘記和大人的約定,所以家長們還要在玩的過程中不斷提醒孩子,可以在中間分幾次提醒孩子以防孩子因為忘記而“變卦”。例如“寶寶還有10分鍾。”“寶寶,快到時間啦!”這樣寶寶就有意識了。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結束遊戲前要“事先聲明”。在遊戲之前告訴孩子時間安排,要做到“事先聲明”,讓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諾,也提醒孩子兌現自己的承諾。
針對思琪的愛哭,媽媽可以模仿孩子的“行為”來讓她知道自己是錯的。孩子在3歲以後已經有簡單的判斷能力,能判斷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