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這番話,我知道悠悠對蛇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間接地知道了一些其他知識,可以把知識有效地連接起來了。其實很多小孩子都可以做到這些,關鍵是大人要善於啟發孩子用自己的小腦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晚上睡覺前,悠悠讓我給她講故事,我問她想聽什麼。
她說:“就講個蛇的故事吧!”
看來,她已經不害怕蛇,而是想要了解它們了。於是,我就給她講了一個
“畫蛇添足”的成語故事。
讓我驚訝的是,悠悠聽完故事後興趣盎然,“媽媽,咱們也進行一次畫蛇比賽吧!”
說完就跑到白板那裏拿起筆畫了一條蛇。最可樂的是,她還給蛇畫了腳然後用小手指著白板說:“媽媽,這個是我的畫蛇添足。”
悠悠能將聽到的故事中的精髓畫出來,我很感動,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說明她在我講故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想象了。她在想象中結合了最近學到的知識,觀察得到的體會,最終完成了這幅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她戰勝了自己。
做個有心的媽媽,不能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事情,要善於觀察,更要盡可能地給孩子創造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03我在遊戲中培養女兒的思維
記得剛開始我和女兒玩積木的時候,都是我先搭一個大床、中床,然後是小床。我告訴她大床是爸爸睡的,中床是媽媽睡的,小床是寶寶睡的,在無形中教了她大中小的概念,這樣孩子就會模仿著搭更多的東西,比如房子。大房子爸爸住,中房子媽媽住,小房子寶寶住。她還搭了什麼鞋呀,車呀,每樣東西都是大、中、小搭了三個。
其實對於大一些的孩子,還可以用積木教她數量的守恒。守恒這個概念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難理解的,比較抽象,不過孩子通過自己動手雖然不明白什麼是守恒,但是他會間接地對守恒這個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我相信等她上學後再接觸這個概念,他會比較容易理解。
我是這樣跟女兒一起玩的:我們兩個人分別數出大小相等的5塊積木,其中5塊積木橫著擺一排,另外5塊積木,豎著摞起來擺,然後我問:“這兩堆積木,哪個多呢?”
孩子會不加思索地說:“橫著擺的多!”
我不會馬上告訴她,她的答案是否正確,而是和她一起數,讓她自己發現橫排與豎排的積木其實都是5塊。接下來我們再用這5塊積木擺出不同的造型,可以多擺幾組,但每組都是5塊。
這樣的遊戲,孩子會覺得很有意思。
除此之外,我還會和孩子玩“到底誰重”的遊戲。我說:“寶寶快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