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隻是想扶持李晉上位罷了,也不想他落一個弑君弑父的罪名吧。”李幸麵色鐵青,縱是皇帝對他百般刁難千般不是,可到底也是他的生身父親,李幸也不可能就這麼眼睜睜看其死在李小五手上。
“哦?”李小五看下他的目光帶上幾分嘲諷,這麼聽起來好像有幾分道理。
李小五將寒淵的劍柄對著李幸,腳步轉向了他:“既然你這麼為李晉著想,那不如,這個罪名你替他背了?”
李小五的笑容異常燦爛,恍若一朵綻放的花兒,可惜這花兒淬了毒。
李幸原本黑沉的臉色更冷了。
她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小五,差不多就行了,看把齊王嚇得,我們還是先辦正事兒吧。”最後到底是李熙文看不下去,出言阻止了李小五,倒不是他對李幸起了惻隱之心,他隻是不想李小五對這個世界帶有這麼多的惡意。
李熙文此時也慶幸,自己趕回來了,若是他沒回來,這長安還指不定被李小五禍害成什麼樣呢,李小五還是很聽李熙文的話的,隨即就將手中的匕首隱匿起來。
“那就勞煩皇上寫一紙退位詔書了。”李熙文對皇帝的態度還算恭敬,他的性子可比李小五圓滑的多,給了李晉一個麵子,也給自己多一條退路,皇家的人最是無情,他們今日能將李晉推上皇位,等來日李晉真的在朝堂站穩了腳跟,第一件要做的事,也許就是除掉他們兄妹二人了。
也虧他們發動政變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榮華富貴。
否則李小五這性子,肯定就是政權的頭一個犧牲品。
皇帝被李晉安排去了郊外的行宮,至於他那些皇兄,有兵權的也都交了兵權,李熙文對他們的母家又都敲打了一遍。
李小五的意思是讓長安大亂,朝廷動蕩不安,人心惶惶之下,他們的目光至少不會一直盯著林元縣。
皇帝不死,各方軍隊統紛紛揭竿而起,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伺機向長安發兵。
各國使臣回去後,亦是蠢蠢欲動,都在等著允唐內鬥之後元氣大傷,也好過來分一杯羹。
北疆胡蠻一直被允唐鎮壓,得知長安宮變,也起了一番騷亂。
百裏司臻重新掛帥,帶領10萬大軍在北疆禦敵。
李熙文則趁機遊說了淮安侯,倒戈新皇。
在諸國還在觀望的時候,高都國率先侵擾了允唐東臨的領土。
隻因李小五將高都國出使的王子宋薄聆強勢留在了長安,囚居於淩軒侯府,對外宣稱給百裏司臻養的男寵。
一時間,允唐陷入內憂外患的僵局。
在李小五的強勢幹預下,李晉登基,立秦晚秋為後,李晉頓時失了太後一脈的助力。令李晉在朝堂舉步維艱,李小五卻力壓眾人,膽敢不服者直接一頓板子下去發配邊疆。
某日早朝,北疆八百裏急報入長安:“稟皇上,淩軒侯領著10萬將士大挫胡蠻,斬殺胡蠻可汗於兩軍陣前,正集結軍隊十五萬大破天禦關,直逼長安。”
一時間,朝堂上人心惶惶。
李小五百無聊賴的坐在凳子上,懶懶的給李晉出主意:“淮安侯手底下不還有27萬大軍,皇上不如讓淮安後整合七萬兵馬過來,我會讓何以名率獸軍一千前往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