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早戀、網戀、性:不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2)(1 / 2)

當然,果斷地拒絕並不是讓女孩當場撕毀男孩的情書,再扇男孩幾個耳光,然後罵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是采取認真而巧妙的方法,讓男生明白自己的真實想法,還不會因此而使雙方陷入尷尬的境地。以下幾種方法供家長參考處理:

1.冷處理

寫情書的男生,很多情況下都是一時衝動而寫的,如果急於回複,不管女孩是同意還是不同意,男孩都會誤解她是有意的。因此,女孩不防裝作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的樣子,照樣和他正常交往。既不刻意疏遠和回避,也不過於熱情和親近,要落落大方。這樣,男孩就會覺得女孩無意於自己而鳴鼓收兵了。

2.巧拒絕

如果男孩還是窮追不舍,三番五次地寫情書,就要直截了當地找他,向他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婉言拒絕的同時,也要表示你會珍惜雙方的友誼。而且會替對方保密,這樣既不傷害男孩的自尊心,也沒有傷害彼此間的和氣。但女孩回絕的態度要果斷。

3.求幫助

被拒絕後的男孩仍然纏著自己不妨,就可以通過他信賴的第三者再次向他傳達你的意識。如果這些都行不通,就要求助於老師或家長了。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三、應對女兒網戀——這樣的教育方法最有效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對孩子的異性交往常常會有過敏的反應,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長。絞盡腦汁為了防止或終止早戀,沒戀的要隨時提防,有苗頭的要及時扼殺。但實際的效果是該發生的終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一旦發生,強行製止隻能導致戀情從“地上”轉入“地下”。

一天,我接到一個家長的電子郵件,這位家長是這樣說的:

我是一個初二女孩的母親,我感覺自己很失敗,麵對女兒的網戀,我真的不該怎麼辦。孩子是在小升初的假期裏玩電腦的,當時我看到她總是和一個網名“真的愛你”的人聊天,QQ簽名也是那種情啊愛啊之類的。我問她是怎麼回事,她說可能是那個人有戀愛對象了吧,可能是向他的戀人表白呢。我也沒往別處想,自以為孩子很有定力,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結果,我發現他們聊天的頻率更頻繁了,而且有時候看到我過來,女兒就趕緊關閉聊天窗口。

後來,女兒向我坦白,她喜歡那個孩子,想要告訴他,她不想傷害他,哪怕以後不再聯係。結果是關係挑明了,她並沒有做到承諾的那樣不再聯係。現在是每天晚上上網,下了線還有短信聯係。有一次,他們短信聊天聊到很晚,早上女兒走的時候忘記帶手機了。雖然我知道翻看女兒的東西是不對的,可是,當媽的很想知道他們到底聊些什麼,還是看了。其中一條就是男孩說暑假爭取去北京玩,想讓我女兒和他一起去北京旅遊。

我看到後嚇壞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胡老師,你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嗎?

我感到問題有些棘手,但因為也不知道這位家長的具體地址,隻能依著自己的經驗給她回了一封信。在信中,我建議她不如采取這樣的方式——因為網絡和現實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的世界很虛幻,如同一個五光十色的肥皂泡,那麼一旦這個肥皂泡被戳破,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一旦卸下偽裝露出真實的一麵,就有可能給夢中人當頭一棒,從而讓他們警醒。我建議這位母親不如讓女兒在有監管的情況下和那個男孩子見麵,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第一,如果那個男孩確實如網上表現的那樣優秀和善解人意,那麼兩人在這個時期發展一段友誼也無不可;第二,如果男孩的情況不盡如人意,那也可以讓女兒及早意識到自己的迷失,從而能迅速脫離。

信件發出後不久,那位家長在郵件裏回複我說,她陪著女兒在自己家不遠的地方和那個男孩見了麵,如我所言,網絡交友一貫的規律“見光死”發生在女兒身上,現在的她已經逐漸擺脫了網戀的陰影,開始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其實,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戀在生活中已不再是新鮮的事了。一項由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孫彩平等撰寫的國內中學生“網戀”專題調查報告顯示,有兩成左右的被調查者有過“網戀”經曆。網戀發生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超過四成的中學生將“感情受挫、失落或無聊時”的消極情緒體驗作為發展網戀的理由。在網戀進行的方式中,近七成的同學選擇把網戀僅限於在網上聊天或網上同居,如在網上結婚、建立虛擬的網上家庭,並過共同的網絡生活。同時,有16.2%的中學生選擇將網戀帶入現實生活中,還有7.7%的中學生選擇了用發展“一夜情”的方式來發展網戀。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