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蒙麵人這樣的武力,有林家人這樣的狠辣和魄力,自己輸得好像並不冤。
祠堂的爆炸過於猛烈,濺出的火焰點燃了相鄰的一座閣樓,也震醒了街坊。之前撤退的下人們趕忙出來救火。
但是無疑除了黛玉和謝隱,其他所有人都是壓抑惶恐的。林家書香門第,仕宦之家,連板子都很少打。林家下人們早就養成了書香門第之家該有的氣度,誰見過這等陣勢,不但在家裏排兵布陣,賊人攻入家門,甚至還在宅子裏造成了一起爆炸,血肉橫飛。
前來的太虛教眾固然大多都被炸死了,還有少部分外圍警戒的逃走了,甚至有沒來得及撤退躲避的林家人也死了幾個。如此規模雖然不算極大,卻極血腥的場麵嚇得林家許多下人內心翻江倒海,無法平靜。
但是這一切和日後天下大亂比起來又算什麼呢?赤地千裏的天災,易子而食的悲劇,血流漂杵的慘烈。這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殘酷,黛玉要逼著林家人盡早適應。適應得越早,亂世活下來的幾率越大。
再說,前世的此刻,林家就快瓦解冰消的,本就到了拚命的時候。
謝隱走到黛玉旁邊,看著被炸掉的林家祠堂廢墟,低聲道:“林姑娘,代價是否太大了一些。”
不過兩日時間,謝隱對黛玉的認識已經飛速變化的好幾次。這次策劃用火藥攻擊來犯賊人其實是黛玉的主意。
黛玉放那一串鞭炮,既是讓林家其他人撤退的信號,也是讓謝隱撤出祠堂的信號。這個不得已搏命的方案最終用上了,結果也達到了預期。
黛玉平靜的看著狼藉的林宅,麵上神色鎮定,沒有一絲心疼。隻用一種篤定的語氣道:“人在什麼都在,人拚沒了,什麼都守不住。和人比起來,身外之物不算什麼。”
或許在世人眼裏,祠堂是一個家族的根,但是在黛玉眼裏,隻要人活著,家園可以重建,祠堂也可以。
謝隱看見這樣的黛玉,心中突然浮現出四個字:‘王者之氣’。這四個字用在一個少女身上很奇怪,但是謝隱卻覺得黛玉當得。因為黛玉臉上的神色既不是自負,也不是狠厲,而是一種堅定。林姑娘好像在全盤規劃,她似乎並非不心疼化作廢墟的林家祠堂,而是選出一種相對損失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案。
本來,鎮撫司的少訓營裏麵就有各種天才,謝隱見過各種能人。但是像黛玉這樣養在深閨卻天生的領袖氣質,謝隱從未見過。
“林姑娘接下來有什麼計劃嗎?”
“天亮之後派人報官。現在咱們連夜審人,如果來得及還可以搜集一些證據。”黛玉說。
“姑娘不去拜訪黎巡撫嗎?”謝隱反問。
“現在不用去了,黎大人自然會來找我。我越不去,黎大人會覺得父親手上捏著甄應嘉的把柄越多,他才越有誠意跟我們合作。但凡真正貴重的東西,都是等著別人求上門來。”黛玉說。
謝隱很少有表情,但是聽了這話卻不自覺的笑了一下。謝隱絕對是一個十分有主見的人,但是他卻沒有反駁黛玉。換做自己也,也不會做出比黛玉更周全的決定,沒什麼好反駁的。
林家前往蘇州的確是帶著誠意和江南巡撫黎啟聯合的,但是接連兩次生死一線之後,局勢已經變了。能讓甄應嘉不計成本追殺的人,必定極有價值。那麼黛玉對黎啟而言,也是一個極好的聯合對象。
當然,這一切剛開始是始於周瑞的貪心和冒進,發展成現在這樣純屬巧合。但是在黎啟眼裏,又怎會想到事情的真相如此荒誕呢?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處處皆有信息不對稱,所謂常勝,便是料敵先機,將一切因素考慮在內,包括與局勢直接相關的、間接相關的關鍵人物的心理。
黛玉為什麼會被兩次截殺不重要,黎啟認為黛玉是為什麼被截殺的才重要,有此前提,黎啟會主動尋求和林家合作。
林家是掙紮求存,難道黎家不是嗎?黎家難道不想借林家的力嗎?所以,黛玉等著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