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1)

封禪大軍浩浩『蕩』『蕩』,出函穀關,至洛陽。到了洛陽,60多歲的太史令司馬談突然病倒了,難以繼續隨行。武帝命司馬談留於洛陽養病,同時命司馬談的兒子司馬遷趕赴洛陽,陪伴父親。司馬遷,字子長,中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幼年時代在家鄉夏陽放牧牛羊,10歲時隨父親到長安,開始誦讀古文經典,師從董仲舒和孔安國。20歲時外出遊曆,足跡遍及長江南北和齊魯大地。隨後入朝為官,任郎中。武帝欣賞這位青年郎中的才學,特派他到西南夷地區考察地理和風俗情況。

武帝封禪的這一年,司馬遷36歲,剛好考察結束,返回長安。途中,他得知父親患病,於是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火速趕到了洛陽。司馬談病入膏肓,遲遲不肯斷氣。因為他還有一個願望,必須等到兒子前來,當麵交代清楚。司馬遷跪倒在父親的病榻前,磕頭說:“爹!不孝兒子來了!”司馬談哆嗦著,伸出幹瘦的右手。司馬遷趕忙將父親的手握在自己手裏,又沉痛地喚了一聲:“爹!”司馬談感覺到了兒子手上的溫暖,眼角滲出淚珠,使出渾身的力氣,交代說:“兒呀!你要記住:我們司馬氏從西周時就任朝廷史官,我任太史令業已30餘年。長期以來,我有一個誌向,就是想寫一部史書,傳於後世。可惜天不假命,我是不行了。我死後,你肯定還會官任太史令,那時你要繼承我的遺誌,把這部史書寫出來。人生在世,講究一個‘孝’字。

這個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而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才是最大的孝。天下稱頌周公,那是因為周公能闡述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功德,使西周強盛了近300年。周幽王以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它們至今仍為學者奉行的準則。現在,大漢興盛,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我作為太史令,卻不能記載這種盛世景象了,實是一大憾事。兒呀!你應不忘為父想做的事情,堅定意誌,克服困難,無論如何也要寫出一部史書來。切記切記!”司馬遷俯首流涕,說:“爹!兒子不敏,但請你放心,我一定牢記囑咐,拚著『性』命,也要完成你未竟的事業!”司馬談臉上掠過一絲欣慰的笑容,慢慢地閉上眼睛,安詳地去世了。司馬遷放聲大哭,購置衣棺,殯殮父親,然後披麻戴孝,護送父親的靈柩回夏陽安葬。當司馬談病逝於洛陽的時候,武帝的封禪大軍到達緱氏。武帝登臨少室山上的少室祠,望祭中嶽嵩山。百官聚集山下,遙聽嵩山發出聲響,恍似“萬歲萬歲”一般,紛紛報告武帝。武帝相當欣喜,認為這是山中的神靈恭迎天子,大吉大瑞,當即命令擴建少室祠,禁止百姓砍伐山上的樹木,還把山下三百戶平民劃為奉邑,每年用其交納的租賦祭祀山神。封禪大軍離開緱氏,逶迤東進,不日抵達泰山。泰山古稱東嶽,一稱岱山、岱宗,山勢突兀峻拔,雄偉壯麗,素被譽作“天下第一山”。可是當時正值早春,冬寒尚未退盡,草木尚未生長,山體『裸』『露』,巨石嶙峋,不宜舉行封禪大禮。武帝心甚怏怏,臨時決定,暫不封禪,先到齊地海邊一遊,順便祭祀那裏的“八神”。哪八神?一曰天主神,二曰地主神,三曰陰主神,四曰陽主神,五曰日主神,六曰月主神,七曰兵主神,八曰四時主神。禮多人不怪。祭祀這些神靈,對於自己成仙升天,隻有好處沒有壞處。齊地原是方士的故鄉。武帝鑾駕至此,當地的方士歡呼雀躍,像過盛大的節日,爭相說神仙,獻仙方,總數超過萬人。

方士們說,東麵大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神山上住的全是神仙;那裏出產長生不死之『藥』,不管誰吃了,都會成仙升天。武帝聽了這些話,心裏熱乎乎的,立刻征調三百艘大船,載著方士和士兵,去茫茫的大海中尋找三座神山,尋找不死之『藥』。並派公孫卿持節先行,叮嚀說假若遇見神仙,必須迅即回報。公孫卿先行到了東萊,報告了一條令武帝振奮的消息。他說他在東萊,夜間看到一位巨人,足有三丈多高,仙風道骨,鶴發童顏,巨人經過之處,地上留下了巨大的腳印。武帝迅速趕到東萊,見那腳印依稀可辨,似乎是獸蹄的印跡,將信將疑。偏在這時,又有兩個從臣報告說,他們遇見一位老者,手牽大狗,邊走邊唱,說是想見皇帝,他們向前招呼,老者一閃身便沒影了。種種跡象表明,神仙確實是存在的,不由武帝不信。他再派出數千名方士和士兵,乘船下海,騎馬上山,四處尋找神仙。胡『亂』折騰,兩個多月,累得人仰馬翻,卻連神仙『毛』也沒見到。武帝覺得掃興和沮喪,想到大概尚未封禪,所以神仙故意回避。於是,他命大軍掉轉頭來,返回泰山,舉行此行最重要的事項: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