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黃河水怪(3 / 3)

大家也懷疑這魚是黃河大王的真身,忙組織壯勞力深挖河道,想將黃河水引過來,將這隻大魚送走。一麵又組織了婦女孩子不斷將水澆在魚頭上,一是防止它脫水,二也是為它驅趕蚊蠅。

大家忙了一整天,可是最後大魚還是死在了河道中。那時天熱,魚很快腐爛發臭,熏得整個村子像個大糞缸。大家讓瞎子拿個主意,瞎子讓大家掩了口鼻,將魚肉剔下來,架起火焚燒了,將魚骨架建了個黃河大王廟,讓人每到初一、十五拜祭一下,能保四方平安。

我爺爺說他還遇到過會飛的魚,魚鰭處長了兩隻薄如蟬翼的翅膀,腦袋下有一條長須子。這魚喜歡在傍晚拍打著翅膀在水上低低飛翔,後來撞到漁網上,被漁民捉住了。漁民正要殺了它吃肉時,被我爺爺用一壺好酒給換了過來。

後來,黃河邊上建立了一個黃河水生物博物館,博物館向民間征集黃河中的稀罕生物,我爺爺就將這些年收集的古怪物件捐了出去。

館長是第一批留洋的專家,後半輩子都留在了黃河邊上,搜集了好多黃河龍骨、三足魚、蛇蠍子、魚嘴鱷,浸泡在福爾馬林溶液裏,做成了珍貴的黃河標本。

結果有一年黃河決了口子,博物館被大水淹沒了。說來也怪,當時洪水並不大,待水退下來後,就發現博物館一點事也沒有,就是老館長收集的黃河古怪生物標本全部被水衝走了,一點也沒剩下。這些關於黃河古怪生物的第一手隱秘資料,從此沉入了水中,再沒有出現過。

老館長老淚縱橫,一時間號啕大哭,徑直奔到黃河邊就要投河,誰都拉不住,卻被一個老河工輕輕一句話勸住了。

他說:“這些東西沒了,也好,你還想留到什麼時候?”

我當時還聽不懂這個故事,不了解為什麼尋死覓活的老館長,被這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勸住了。

好多年以後,我在黃河上漂泊了半輩子,經曆了太多黃河上的古怪事件,才漸漸明白:

黃河的秘密,隻屬於那奔騰了數百萬年的黃河。無論什麼秘密,都終將在黃河中化成一抹渾濁的黃水,塵歸塵,土歸土,什麼也留不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我父親叫白浪,按照我們白家的規矩,他本該做黃河上的采金手藝人,卻不知道為什麼,最後做了個規規矩矩的河工。”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國民政府成立了黃河水利委員會,從河工中征調人才,我父親因為讀過幾年書,被征調進了黃委會。

解放後,冀魯豫黃河故道管理委員會更名為黃委會,我父親也編入了新黃委會。1954年,黃委會從開封遷到鄭州,我們家也跟著搬到了鄭州。

我爺爺的意思是想等父親退休後,讓我接父親的班,也進入黃委會,做一個治黃的河工。然而到了我接班的年齡,中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國家機關陷入了癱瘓狀態。父親在國民政府工作過的事情也被揪了出來,被扣上“一貫反動”、“內奸”、“間諜”等帽子,關入了牛棚。

在當時,全國都在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也覺得憋在家裏太無聊,便跟著大家稀裏糊塗報了名,被派到三門峽一個叫上河村的地方插隊。

臨走前,我跟爺爺道別。爺爺的身子骨越來越差,說話糊塗,整天躺在石榴樹下的藤椅上,盯著那塊白石頭,誰叫他也不應。

我跟爺爺道別,就是想跟他打個招呼,我站在爺爺身後喊道:“老爺子,我要去三門峽的上河村插隊了,得過年才能回來,等我回來給您帶條黃河鯉魚哈!”

我說完轉身就走,爺爺突然在身後說話了。

“石頭,你說你要去哪兒?”

爺爺突然開口,嚇了我一跳,我忙轉過身說:“爺爺,我去三門峽,那邊有個小村子叫上河村。”

爺爺眯著眼睛看了我一會說:“上河村?哪裏還有人?”

“有啊,接收我們的人說,那兒是一個百十來人的小村子。”

爺爺嘴唇動了幾下,似乎想說什麼,終於什麼也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