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九年(1560),嚴世蕃升到了一品工部尚書的位置,嚴氏父子在朝中的權力更大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年僅五十歲的陸炳卻因病不治而亡。
陸炳(1510—1560),字文明,祖籍浙江平湖,嘉靖八年(1529)武狀元。陸炳的母親範氏是嘉靖皇帝的奶媽,在陸炳幾歲時就不幸病逝。陸炳的父親陸鬆是興王府的首席家將,在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下,備受興王朱祐杬重視(興王若起兵爭奪天下,陸鬆必然是領兵大元帥)。範氏病逝,興王妃蔣氏對陸炳十分愛護,留在身邊視同親子。陸炳長大後,也以關公對劉備之義對待嘉靖皇帝,忠心耿耿,正直無雙。因而朝野上下的肖小之人,提起陸炳無不心驚膽戰。陸炳也是嘉靖皇帝的膽,因為他武功高強,時刻陪在嘉靖皇帝的身邊,這才使嘉靖皇帝無所顧忌,辦什麼事都特別果斷,不擔心任何後果。陸炳是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得主,整個明朝僅他一人有此殊榮,由此可見嘉靖皇帝對他是多麼的恩寵和倚重了。
陸炳聰明絕頂。嚴世蕃曾說:嚐謂天下才,惟己與陸炳、楊博為三(楊博,字惟約,山西蒲縣人,嘉靖八年進士)。由此可見,陸炳的文才也是非常出眾的。陸炳一生“折節士大夫,未嚐構陷一人”、“周旋善類,亦無所吝”。他本來是曆史上一個十分完美的人,因為嚴嵩後來被徐階打成了奸臣,他與嚴嵩的和諧相處,也就成了世人詆毀他的一個負麵。
陸炳之死,給了徐階一個意外之喜。因為陸炳雖然隻是錦衣衛都督,職責是保衛嘉靖皇帝的安全,不過問政事,但大臣們相互陷害,陸炳知道了,就敢一頓將其打死。像徐階千方百計地算計嚴嵩,一旦讓陸炳知道了真相,他就是次輔(副宰相),隻怕也難逃一劫。所以,陸炳死了,無疑讓徐階除去了一個讓自己經常做噩夢的人。
嘉靖四十年(1561),嚴嵩的夫人歐陽氏病故了。對於與妻子相濡以沫了一生的嚴嵩來說,這個打擊是非常沉重的。此時嚴嵩已經八十二歲,他步履踉蹌,耳聾目昏,已近似老年癡呆了。
陸炳死了,徐階除去了心頭之患。歐陽氏之死,又讓嚴嵩受了刺激,形同僵屍。五十九歲的徐階,終於迎來了自己出頭的機會。
按照明朝例製,歐陽氏病故,嚴世蕃應該扶櫬歸葬,並在家中丁憂三年。但由於五十五歲的嘉靖皇帝仍然十分依賴嚴嵩,而嚴嵩又十分依賴兒子嚴世蕃。於是,嘉靖皇帝下旨,令嚴嵩的長孫嚴效忠扶著歐陽氏的靈柩歸鄉安葬,嚴世蕃仍留京中,協助嚴嵩處理朝廷事務,但不上朝。
歐陽氏病故不久,即嘉靖四十年(1561)十一月,嘉靖皇帝居住的萬壽宮發生了一場大火,這場大火把萬壽宮燒得一塌糊塗,沒辦法,嘉靖皇帝隻得暫住玉熙殿,地方又小又窄。嘉靖皇帝問朝廷大臣眼下該怎麼辦,嚴嵩說:“皇上可回內宮居住。”
嘉靖皇帝搖了搖頭:“不,朕不想回內宮居住。”二十一年前,嘉靖皇帝住在內宮曹端妃處,被廢妃王宮人等三十多名宮女差點勒死,方皇後趁亂殺了曹端妃,讓嘉靖皇帝傷心不已。從此,他便不願意提起內宮,更沒有回內宮住過。
嚴嵩見嘉靖皇帝不願意回內宮居住,就又說:“南宮地方寬敞,建築堅固,多年來一直空著,皇上不妨搬到南宮去住。”
南宮是什麼地方,為什麼多年來一直空著?這裏有一個原因。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之變,明廷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英宗朱祁鎮被俘。蒙古太師也先押著英宗,沿途叫關。明軍守將投鼠忌器,不得不開城投降,半月之間,十幾座關隘盡落也先之手。不得已,明廷在大臣於謙等人的建議下,由太後作主,改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繼承皇位,即景泰皇帝。明朝有了新皇帝,明將奉新帝旨意,便同仇敵愾與夷兵作戰,打得也先屁滾尿流,隻好同明廷講和,送回了英宗。英宗被尊為太上皇,為防他聯絡舊臣推翻自己,景泰皇帝就把他幽錮在南宮,生活雖然無憂無慮,但就是不讓大臣見他,也不讓他見大臣。八年後,大臣石亨與於謙發生矛盾,夜闖南宮搶出英宗,推倒了景泰帝複辟。英宗照葫蘆畫瓢,又把景泰帝幽錮到南宮。因此,南宮就成了囚帝的代名詞。